第59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即使有援兵,最快也是四五天之后。”胡学长说道。
  要撕开燕胡兵马对江岸的封锁进援到荆州城里,已经不是荆湖军在南岸的万余弱兵能胜任的,而淮东在此之前要集中兵马突破鄂东防线,也没有可能分兵来援荆州。毕竟在淮东的通盘战略,能不能守住荆州,对整个战局都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就算林缚会考虑在东线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往荆州派援兵,但从黄陂以东逆水而上行四五百里水道,入冬后西北风正盛,怎么也要四五天的时间。实际上,胡学长在江夏没有看到林缚有往荆州直接派援兵的迹象。
  胡文穆看着周遭将卒,四五天之后,还能有几人生存下来?
  胡文穆倒不是怕事后因为弃城事给林缚抓住小辫子,他不甘心啊——胜利唾手可得,谁甘心与最后的胜捷无援啊!
  “左相可有什么话与你说?”胡文穆轻声问道,声音轻得几乎连他自己都听不到。
  “左相倒没有说别的什么,只叫左链拿了一张便函给孩儿……”胡学长说道,从怀里掏出左承幕叫其子亲自交给他的便函。
  便函皱巴巴的,叫胡学长贴身收藏了有两天。
  两天前,胡学长在江夏,左承幕从黄陂派其子左链渡江见胡学长;胡学长从江夏驰马赶到荆州南岸,总算赶在今天有机会渡江进入荆州城,将便函交给胡文穆。
  便函只有寥寥数字:流逆行险,不如学张翰。
  胡文穆长叹一声,叹出太多的不甘心、不情愿。
  胡学长当然清楚左承幕这寥寥数字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也是紧张的看着父亲做决定。
  胡文穆又苦叹一声,看向身侧披甲诸将:“老夫留下来殿后,你们准备一下,入夜后便与学长先撤到江上去,仔细一些,莫要到最后马失了前蹄……”
  “大人!”左右诸将皆有不甘,劝说,“大捷在前,不能半途而废啊!”
  “我们没有半途而废,诸将与我守荆州,牵制胡虏主力达二十日之久,为枢密使在汉水东岸歼溃敌东线主力,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些都是诸将卒搏杀而来,荆襄胜捷的荣光,尔等必能分享之,”胡文穆振声说道,“眼下,已经没有再跟这些凶兽拼杀、徒增伤亡的必要。”
  胡学长转脸望向天际渐深的暮色,抑制流泪的冲动,也许这样才能叫人皆大欢喜:
  胡家要是在战后不愿意放弃手里的权柄,那这时放弃荆州就是给淮东攻击的污点,荆襄大捷的胜果,自然也与荆湖军诸将没有半点关系,反而要担忧给淮东清算。
  要是胡家在战后顺应大势,愿意放弃手里的权柄,放弃割据荆湖的努力,那是荆湖军坚守荆州这么久,就是成功的吸引住燕胡西线主力,替淮东军主力在东线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完成战役目标之后暂时放弃荆州城,只是避免无谓的伤亡罢了;更何况守城这些天来,守军自身伤亡逾两万不说,还歼灭降卒、敌兵有三四万之多……
  至于荆州城里的平民,在荆州外城给攻破的时候,就已经伤亡惨重,内城的得失已无关平民。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左承幕便函上寥寥数字,说的便是此意。
  即使荆湖军给打残成这样,叫胡文穆下定决心放下割据地方的权势,犹是有着强烈不甘心啊。
  荆州残军有意撤走,田常自然也不会再冒险进攻——毕竟再多增加一名伤卒,将加剧北撤的难度。
  第137章 北逃路茫茫
  (小正义得了急性胃炎,今天在医院折腾了半天,到三点多才回家码字,今天就更新一章五千字)
  二十三日清晨。
  荆州城南的码头,乃春秋时楚王巡江所筑,历今已经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又经数代修缮,长达数里的泊船岸线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仿如游龙。
  在上游汊口荆水汇入扬子江,穿于夷陵、荆州之间,逆荆水而上即为绵延千里横亘于荆州、汉中及襄阳之间的荆山——叶济罗荣策马踟蹰于荆水东岸的大堤之上,举目四望。
  北面不远处有渠引荆河之水往荆州城北而去,荆州府的水利灌溉完备,良田沃野,为鱼米之乡——面临大江,背依山险,又有资战之良田,这本该是夺下之后大治水军、屯扩兵备以制江淮的良地啊。
  叶济罗荣流连忘返的看着这片土地,想着即将弃荆州城北撤,心里有着怎么都压抑不住的不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