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血溅朝堂(2 / 4)
“禀皇上皇太后,微臣认为,迁都之事大大不可!”
话音刚落,满朝哗然,武氏的脸色瞬间降到了冰点,中宗则是缩了缩龙袍里的手,不再外露。
“皇上,长安自古以来便是擎国之柱,从先秦至今已历数百年,数代王朝变迁更迭,那可是多少帝王将相所认可的帝都啊。”
“自古以来,得长安者得天下,高祖李渊圣上,太宗李世民圣上,那可都是以长安为基才打下了我们诺大的大唐江山啊!”
“长安自古以来不仅仅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帝王聚气之处,现我大唐王朝国富民强,大好盛世,贸然迁都,微臣唯恐此举会坏了我大唐的国运啊!”
全场沸腾,所有人再也不能淡定了,瞬间议论纷纷起来。
长孙无忌眼睛里写满了热诚和真挚,他仿佛完全看不到武氏那难看的脸色,自顾自地继续向中宗进谏道:“皇上,自古以来不论是何朝何代,只有为战降迫万不得已者才会迁都,凡是和平时期的鼎盛王朝那可从来未有过迁都之举的,请皇上三思而行!”
中宗听到长孙无忌的这番话,他那只攥在袖子里的手正要激动地伸出来,却突然被一声怒吼给吓地再缩回去了。
武氏怒吼:“住嘴!”
“长孙无忌,迁都之事皇上早有定夺,你竟然敢在此时扰乱人心?”
“长安虽盛,但如同老骥伏枥,经历了数千年风霜刀剑已然难堪大任,而东都洛阳地广物博,位居要害,正值当打之年,乃是天赐我大唐之宝地,现在迁都就好比是顺水推舟一样,明明是好事,怎么被你一说,就变成坏事了?”
长孙无忌顿了顿,“回皇上皇太后,先不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微臣以为,迁都之事非同小可,此时迁都,不仅会动摇天下民心,更会平白无故损耗国力民力,皇上,您一定要…”
“长孙无忌你大胆!口出狂言,猥亵国运!皇上在决定此事之前,早已多次派人勘探风水龙脉,更是去列祖列宗前多番诚心扣问,所有询问无不指明现在迁都乃是天时地利人和,迁都洛阳只会让我大唐走上新的高峰,怎会如你所说那样?”
“古人云,穷则思变,在我看来,在皇上看来,富更要思变,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必须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变,只会一步步迎来灭亡,况且是谁规定了和平时期就不能迁都的!”
“好你个长孙无忌,我倒要问问你,你一口一个动摇天下民心,一口一个损耗国力民力,依我看,我大唐欣欣向荣万众一心,倒是你自始至终一个人在满嘴胡言,动摇天下民心的不是别人,而是你!”
长孙无忌听到这里身子一颤,手中的拐棍都差点掉了下去。
“至于损耗国力民力,长孙大人,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皇上乃是天下仁君,不会大兴土木铺张浪费的,迁都一事,不仅仅不会损耗民力,更是会促进无数人口还有产业的发展,长孙大人,你不是工部尚书,没做过这类事情,你不懂这些,我不怪你。”
武氏冷哼了一声。
长孙无忌当场倒退三步,瞪大了眼睛,哑口无言。
“皇上,请您听臣一言,三思而三思啊!”
中宗很想说话,他缩在袖子里的手攥地死死的,可他发不出声音。
长孙无忌红了眼睛,他噗通一声往地上一跪,白发苍苍双眼含泪。
“咚,咚,咚。”
清脆的磕头声响起在了大殿上。
满朝文武当场乱成了一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庙堂的地方,就有争斗和队伍。
长孙无忌的激烈言行瞬间点爆了整个大明宫,一下子上书的大臣,争吵的大臣,劝阻的大臣,认可的大臣们,纷纷互相争执了起来。
长孙无忌的头瞬间便磕出血来,他乃是初唐的元老大臣,可谓说是国宝一样,此时却在朝堂上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这番模样要是传出去可不得了,所产生的影响太大了。
中宗也有些着急了,他终于忍不住了,站起身来伸出手,“爱卿快快请起,何苦要这样为难自己!”
长孙无忌一脸的视死如归,“皇上,微臣以微薄之身,请皇上三思再三思啊!” ↑返回顶部↑
话音刚落,满朝哗然,武氏的脸色瞬间降到了冰点,中宗则是缩了缩龙袍里的手,不再外露。
“皇上,长安自古以来便是擎国之柱,从先秦至今已历数百年,数代王朝变迁更迭,那可是多少帝王将相所认可的帝都啊。”
“自古以来,得长安者得天下,高祖李渊圣上,太宗李世民圣上,那可都是以长安为基才打下了我们诺大的大唐江山啊!”
“长安自古以来不仅仅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帝王聚气之处,现我大唐王朝国富民强,大好盛世,贸然迁都,微臣唯恐此举会坏了我大唐的国运啊!”
全场沸腾,所有人再也不能淡定了,瞬间议论纷纷起来。
长孙无忌眼睛里写满了热诚和真挚,他仿佛完全看不到武氏那难看的脸色,自顾自地继续向中宗进谏道:“皇上,自古以来不论是何朝何代,只有为战降迫万不得已者才会迁都,凡是和平时期的鼎盛王朝那可从来未有过迁都之举的,请皇上三思而行!”
中宗听到长孙无忌的这番话,他那只攥在袖子里的手正要激动地伸出来,却突然被一声怒吼给吓地再缩回去了。
武氏怒吼:“住嘴!”
“长孙无忌,迁都之事皇上早有定夺,你竟然敢在此时扰乱人心?”
“长安虽盛,但如同老骥伏枥,经历了数千年风霜刀剑已然难堪大任,而东都洛阳地广物博,位居要害,正值当打之年,乃是天赐我大唐之宝地,现在迁都就好比是顺水推舟一样,明明是好事,怎么被你一说,就变成坏事了?”
长孙无忌顿了顿,“回皇上皇太后,先不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微臣以为,迁都之事非同小可,此时迁都,不仅会动摇天下民心,更会平白无故损耗国力民力,皇上,您一定要…”
“长孙无忌你大胆!口出狂言,猥亵国运!皇上在决定此事之前,早已多次派人勘探风水龙脉,更是去列祖列宗前多番诚心扣问,所有询问无不指明现在迁都乃是天时地利人和,迁都洛阳只会让我大唐走上新的高峰,怎会如你所说那样?”
“古人云,穷则思变,在我看来,在皇上看来,富更要思变,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必须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变,只会一步步迎来灭亡,况且是谁规定了和平时期就不能迁都的!”
“好你个长孙无忌,我倒要问问你,你一口一个动摇天下民心,一口一个损耗国力民力,依我看,我大唐欣欣向荣万众一心,倒是你自始至终一个人在满嘴胡言,动摇天下民心的不是别人,而是你!”
长孙无忌听到这里身子一颤,手中的拐棍都差点掉了下去。
“至于损耗国力民力,长孙大人,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皇上乃是天下仁君,不会大兴土木铺张浪费的,迁都一事,不仅仅不会损耗民力,更是会促进无数人口还有产业的发展,长孙大人,你不是工部尚书,没做过这类事情,你不懂这些,我不怪你。”
武氏冷哼了一声。
长孙无忌当场倒退三步,瞪大了眼睛,哑口无言。
“皇上,请您听臣一言,三思而三思啊!”
中宗很想说话,他缩在袖子里的手攥地死死的,可他发不出声音。
长孙无忌红了眼睛,他噗通一声往地上一跪,白发苍苍双眼含泪。
“咚,咚,咚。”
清脆的磕头声响起在了大殿上。
满朝文武当场乱成了一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庙堂的地方,就有争斗和队伍。
长孙无忌的激烈言行瞬间点爆了整个大明宫,一下子上书的大臣,争吵的大臣,劝阻的大臣,认可的大臣们,纷纷互相争执了起来。
长孙无忌的头瞬间便磕出血来,他乃是初唐的元老大臣,可谓说是国宝一样,此时却在朝堂上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这番模样要是传出去可不得了,所产生的影响太大了。
中宗也有些着急了,他终于忍不住了,站起身来伸出手,“爱卿快快请起,何苦要这样为难自己!”
长孙无忌一脸的视死如归,“皇上,微臣以微薄之身,请皇上三思再三思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