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血溅承安宫(2 / 3)
孟良辰看着他,不吭声,眼神也不避闪。
皇帝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道:“混账东西,朕你敢质疑?朕要你死,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话毕,看了面前的少年一眼,初见时那稚嫩的样子不见了,菱角分明的脸和眸子里的倔强和那个人越发的像了。
叹了一口气道:“年轻气盛,锋芒毕露,朕给你权利,是不是错了?朕记得你入京的时候,插诨打科,很是懂得进退,怎么越来越不知道分寸了?”
孟良辰抿嘴看着他:“臣愚钝,不知何处做的不对。”
皇帝:……
“你就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些人光天化日之下会血洗崇明堂?锦衣卫做的都是得罪人的差事,可是在杨槐手中的时候,京城上下哪个听见崇明堂三个人不胆寒,怎么到了你手上就出了这样的岔子?”
孟良辰咬牙,心中突然做出了决定,低头一瞬便抬头,目光炯炯的看着他道:“过刚易折,因为臣挡了旁人的路,他们这是想杀鸡儆猴。”
皇帝点点头:“你明白就好,楼兰一事,你不必再查了,朕会派人另行处置,回去好好养着吧!”
孟良辰心中不甘,却也无法违逆,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皇帝叹息一声,他知道孟良辰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但是眼下,事情必须就此打住。
“来人,替朕更衣!”
承安宫
石太后身着一身蓝色暗纹百福常服,头上的珠钗都卸了下来,半倚在榻上,德妃屈膝跪在一旁轻轻的替她揉着腿。
若有若无的力道惹得石太后频频怵眉,半响之后不悦的睁开眼睛道:“你今儿是怎么了?”
德妃咬了咬下唇道:“姑母,崇明堂那里?”
“你怕什么?”石太后坐直了身子:“这些年在宫里你一直扮演着谨小慎微的角色,是不是忘了进宫的初衷?”
德妃下榻,套上鞋子,跪下来道:“臣妾不敢,为了石家,一定会学您一样一步步的走到最高的地方。”
石太后看了她半响才道:“没忘就好。当年,你出生的时候哀家亲自替你取的名字,初音,就是希望你能秉承哀家的志愿,保石家满门富贵。
当今皇上在潜邸的时候,你不是王妃,也不是侧室,只不过是个如夫人。那时候你就做的很好,生下阿令,将他安然抚养长大,让他即使才情本领不输太子也懂得韬光养晦。哀家老了,活不了几天了,能做的,该做的,在哀家断气之前都会替你做好,定远侯府能否长盛不衰就全看你们母子了,你,不要让哀家失望才好。”
德妃的眸子有些发红,声音有些哽咽,哪怕心底还在发颤,可是脸上还是一片情真意切。
“姑母莫要说这样的话,只有您好好的,臣妾和阿令的路才能顺畅!”
石太后苦笑一声没有再说话。
她如今已是六十八岁的高龄,后妃之中,鲜少有活到她这把年纪的。最不可思议的是她身体极好,尤其是这几年,后宫年轻的妃嫔还不时的请太医,而她连个风寒咳嗽都没有。
但是最近,她却感觉到事事力不从心,如今这口精神气不过是硬撑着的罢了。像她这种久未生病的人,一旦倒下,就别想再爬起来。
这辈子,艰辛过,难过过,但是她仍旧走到了最后,爬到了最高,无论如何,值了。
只是人一辈子,不管怎样,总是有那么一些放不下,那么一些不甘心。
“皇上驾到!”
内侍一声高唱,德妃慌乱的喊了一声:“姑母!”
“慌什么?”石太后冷喝一声:“去奉茶,用皇上最喜欢的六安瓜片。” ↑返回顶部↑
皇帝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道:“混账东西,朕你敢质疑?朕要你死,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话毕,看了面前的少年一眼,初见时那稚嫩的样子不见了,菱角分明的脸和眸子里的倔强和那个人越发的像了。
叹了一口气道:“年轻气盛,锋芒毕露,朕给你权利,是不是错了?朕记得你入京的时候,插诨打科,很是懂得进退,怎么越来越不知道分寸了?”
孟良辰抿嘴看着他:“臣愚钝,不知何处做的不对。”
皇帝:……
“你就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些人光天化日之下会血洗崇明堂?锦衣卫做的都是得罪人的差事,可是在杨槐手中的时候,京城上下哪个听见崇明堂三个人不胆寒,怎么到了你手上就出了这样的岔子?”
孟良辰咬牙,心中突然做出了决定,低头一瞬便抬头,目光炯炯的看着他道:“过刚易折,因为臣挡了旁人的路,他们这是想杀鸡儆猴。”
皇帝点点头:“你明白就好,楼兰一事,你不必再查了,朕会派人另行处置,回去好好养着吧!”
孟良辰心中不甘,却也无法违逆,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皇帝叹息一声,他知道孟良辰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但是眼下,事情必须就此打住。
“来人,替朕更衣!”
承安宫
石太后身着一身蓝色暗纹百福常服,头上的珠钗都卸了下来,半倚在榻上,德妃屈膝跪在一旁轻轻的替她揉着腿。
若有若无的力道惹得石太后频频怵眉,半响之后不悦的睁开眼睛道:“你今儿是怎么了?”
德妃咬了咬下唇道:“姑母,崇明堂那里?”
“你怕什么?”石太后坐直了身子:“这些年在宫里你一直扮演着谨小慎微的角色,是不是忘了进宫的初衷?”
德妃下榻,套上鞋子,跪下来道:“臣妾不敢,为了石家,一定会学您一样一步步的走到最高的地方。”
石太后看了她半响才道:“没忘就好。当年,你出生的时候哀家亲自替你取的名字,初音,就是希望你能秉承哀家的志愿,保石家满门富贵。
当今皇上在潜邸的时候,你不是王妃,也不是侧室,只不过是个如夫人。那时候你就做的很好,生下阿令,将他安然抚养长大,让他即使才情本领不输太子也懂得韬光养晦。哀家老了,活不了几天了,能做的,该做的,在哀家断气之前都会替你做好,定远侯府能否长盛不衰就全看你们母子了,你,不要让哀家失望才好。”
德妃的眸子有些发红,声音有些哽咽,哪怕心底还在发颤,可是脸上还是一片情真意切。
“姑母莫要说这样的话,只有您好好的,臣妾和阿令的路才能顺畅!”
石太后苦笑一声没有再说话。
她如今已是六十八岁的高龄,后妃之中,鲜少有活到她这把年纪的。最不可思议的是她身体极好,尤其是这几年,后宫年轻的妃嫔还不时的请太医,而她连个风寒咳嗽都没有。
但是最近,她却感觉到事事力不从心,如今这口精神气不过是硬撑着的罢了。像她这种久未生病的人,一旦倒下,就别想再爬起来。
这辈子,艰辛过,难过过,但是她仍旧走到了最后,爬到了最高,无论如何,值了。
只是人一辈子,不管怎样,总是有那么一些放不下,那么一些不甘心。
“皇上驾到!”
内侍一声高唱,德妃慌乱的喊了一声:“姑母!”
“慌什么?”石太后冷喝一声:“去奉茶,用皇上最喜欢的六安瓜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