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缁墨(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沿着花廊走到正厅前,瞧见里面上首坐着两人。其中一位年过半百,面容五分熟悉,正是耿先生耿衢。八年不见,鬓发斑白几许,但精神矍铄,表情一贯的严肃;而左边的一位,稍年轻几岁,身材高大,眉眼慈善,似乎天然带着三分笑意,正与耿先生说着什么。
  其下首坐着的便是顾惊蛰,原本在听着两位长者说话,察觉到门前有人来便转过目光,瞧见他,面色冷淡几分。顾先生和耿先生也都朝这边看过来。
  “李公子,请。”顾清明在身侧道。
  李衡抬脚跨过门槛走进去。
  顾惊蛰给一旁侍立的青年使了个眼色,青年立即带着厅内的下人都退了出去。
  “李公子。”顾先生和耿先生均起身迎了一步。
  李衡躬身施了一礼:“晚辈见过两位先生。”
  顾先生忙伸手扶了下,笑容亲和:“李公子不必多礼。”随后便将面前的年轻人打量了一番。
  虽然李衡未有见过他,但是他早年却见过李衡几次,那时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数年未见,少年人已长大。这么多年不断的听闻从大周华阳传来的消息,知道他已然慢慢成长为一个遇事沉稳、处事果决的年轻人。
  甚至,他在面前之人的身上看到几分当年洛王的影子。
  心下感慨,若是洛王见到他一手教养出来的学生这么多年的作为,应该也感到欣慰。
  相互寒暄几句,便依次坐下,恰时顾谷雨和顾霜降闻讯过来,最后进来的耿妍接过厅外廊下小厮手中茶盘端了进来,一一奉茶。
  顾先生直言不讳的道:“李公子之事,我已尽知。”怅惘一叹,他没想到洛王之事过去不过才八年,陛下竟然就把一切又都忘了,甚至不顾一切的废掉东宫,除了东宫一脉,动了国本。
  洛王那么多年的心血,几乎付诸东流。
  “东越诸事我也知晓一二,想必郕王之事与李公子有些关系。”
  李衡微微点头。
  顾先生赞许的目光看着他,又道:“我将李公子接到府中,对南楚东宫打着控制的借口。想必李公子也都已经猜到。”
  “是。”他再次的颔首。
  “还有东宫已经暗中派人前来接李公子。”说到这儿顾先生呵呵的笑了,“李公子在南楚东宫的人应该早已将消息传来。”
  李衡有些惭愧笑道:“未曾想这几年我在南楚的人,竟然都在顾先生的眼皮底下。”
  “李公子误会,李公子安排的人我一直不知,直到几个月前太子妃命人暗杀一位叫许清和的客卿,我方知他是九楼旧人。暗中派人细查了他到南楚的作为,猜想应该是朝廷派来南楚。陛下虽然用九楼旧人但并不完全信任,只能是李公子安排的人。”
  提到许清和,耿先生的目光中闪现几分肯定又有几分惋惜,让李衡摸不透对方的心思。
  他继续道:“南楚皇帝虽然英明,但因年迈近几年又笃信佛道,对大周并无北侵之意,但太子与永王、襄王均野心勃勃,有北扩疆域之心,均被压了下来。”
  李衡也一直关注此事,南楚皇帝近两年对朝政过问少了些,许多事情都交给了东宫处理,已然有退位之意,但永王和襄王为了和太子争夺皇权,自不愿皇帝退位。
  太子一天不继承大统,他们就有一天搬到东宫的机会,一旦太子继位,他们就是乱臣贼子。所以二人带头进谏并鼓动一批朝臣纷纷上书谏言,大赞皇帝春秋正盛、贤明睿智云云,以致皇帝迟迟没有决定传位太子。
  这个局面对于现在的大周来说还是有利,一旦太子赵煜继位,必然和白狄南北呼应齐齐发兵大周,大周现在的情况,根本抵不住南北两大强国同时发难。
  如今对南楚,他没有良策,多付东越的办法自然不适应南楚。南楚国力雄厚,加之皇帝和几位皇子均是有贤才谋略之人,削弱国力不太可能,唯一的方法只能是维持现状。只要皇帝在位,几位皇子再有野心终究不能越过君权。
  永王、襄王与太子之间的争权也是最好的平衡,他们相互牵制,相互制肘,即便野心一致,也注定分道扬镳。
  “顾先生在南楚经营多年,想必南楚朝堂有所渗透的。”
  顾先生笑呵呵的道:“算不得渗透。”端起茶盏细品了两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