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知道。”姜恒为耿曙清理了耳朵里的血污,重申道,“因为你小时候住在安阳,你知道梁人不会投降,而你爹把它打下来是迟早的事,城破以后,一定会迁怒于百姓,大举屠城,所以你必须先动手,破城之后,才能保住这里的人的性命。”
  耿曙闻言难以置信地看着姜恒,眼睛仍是清澈的。
  这是耿曙的出生地,他的母亲还葬在安阳,姜恒一直想去看看她的墓地,为她在墓前放一朵花,谢谢她把最疼爱的儿子交给了自己,给了一个与他相依为命的人。
  她为耿渊付出了所有,临走时还追随他而去,留下了她的儿子,嘱咐他前往浔东,找到了孤独的自己。
  姜恒道:“我已经让项余放开城南的封锁,将城里百姓全部转移过来,就是免得汁琮一怒之下杀百姓,不过有盟友在,我想他也不好下手。”
  “你真的知道!”耿曙就像个小孩儿一般,笑了起来。
  “当然啊。”姜恒轻轻地说,又给他腿上的伤上药,“咱们刚见面,你就告诉我,你是从安阳来的,你说你住的地方很热闹,外头是个集市,每天你还替你娘抱着箱子,去集市上卖灯芯,不是么?我都记得。”
  “你都记得。”耿曙闭上眼,他实在太累了,说,“哥哥也记得,都记得。”
  他把头倚在姜恒肩上,姜恒说:“睡罢,睡会儿就好了。”
  耿曙的身体很沉重,带着那铠甲,半压在姜恒肩上,并慢慢地倒下来,躺在了他的怀抱里。姜恒抱着他,用手指梳理他沾染了血的头发,看着荒无一人的街道出神。
  姜恒的手指很轻很柔软,而耿曙做了一个梦,梦里他回到了小时候,在安阳的家里,母亲抱着他,唱歌儿哄他睡觉,手指不时摸摸自己儿子的头发,以示她一直都在,从未离开过。
  其间有耿曙的部下过来,城破以后,他们找主帅找了很久,总算在偏僻的巷子里看见了他们,进入附近时,又有全副武装的郢军拦阻,直到再三确认身份,才把他放了进来。
  “太史大人,”那部下说,“我有事要请示殿下。”
  “分出一队人,”姜恒不等他问,便吩咐道,“送战死的将士们回家。其他的人,你问问他们,想回嵩县,还是回玉璧关,去留以个人意愿。”
  部下道:“但曾将军今天也来问过。”
  “别管他怎么说。”姜恒说,“就说是武陵侯的意思,说话时要说武陵侯,不要称殿下,去罢。”
  姜恒此举是在提醒汁琮,耿曙受封武陵侯,是雍国封的,名正言顺。
  按雍国的规矩,耿曙有征募封地领兵的权力,这是自古以来的条例,公卿拥有家兵,须得为王族效力。这是国君也必须允许的募兵权,只要不超过两万,国君就得让他全权处理。
  当然君王也有权解除这一权力,但只要他承认耿曙的武陵侯身份,除非夺侯位,否则不能干涉他对家兵的处置权。
  傍晚时分,士兵来回报,雍军给他们放行了。他们愿意把袍泽尸体带回嵩县去,全军战损严重,剩下的八千多人,只有百余愿意回玉璧关,其他人都希望南下回嵩。
  姜恒说:“把千队的名册给我,我现在重排,你稍后拿去给他们。”
  那士兵打着火把,耿曙还在一旁熟睡,姜恒就着火光重新为他们编队,让两名千夫长率领部众留下,以备耿曙不时之需,余人全部打发回嵩县。
  他们为雍国付出一切的人生结束了,是该让大家回去,活得像个人了。
  “去罢。”姜恒说,又摸了摸熟睡的耿曙的头。
  入夜,安阳宫迎来了又一名国君。
  汁琮推开门,封条发出撕裂声响,铜门洞开,汁琮的黑影被月色投在地上。
  他慢慢地走进了正殿。
  柱子下还遗留着血迹,那是当年耿渊杀长陵君时喷溅上去的。
  十五年前,鲜血从铜门缝隙内漫出的那一天后,梁国便在正殿门上贴了封条。
  后来的小梁王搬到东殿议事,百官也改换了上朝之处,正殿被简单清洗,就再无人进入,仿佛那里住着一群鬼魂,仍在无人的深夜里,共同商讨着征伐天下的雄图大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