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 第1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早晨邻居们纷纷帮忙搬家,搬得挺快,搬完了收拾起来却很费事,两个大人忙里忙外,大子就领着二子在院里玩,兄弟俩满院子跑,够皮的。
  冯妙刚坐下歇歇,二子拎着个小铲子跑过来,到跟前把铲子一扔,扶着冯妙膝盖:“妈妈……”
  冯妙一愣,反应过来,笑眯眯屏息凝气看着他。
  “妈妈……”小呆子憋了半天,又蹦出来一个字,“抱……”
  “方冀南,”冯妙扭头就激动地喊,“快来快来,你家小孩会说话了。”
  还一开口就说了两句,整整三个字,可真不容易,不容易,这小呆子都一岁零十个月了。
  “乖乖,你个小笨蛋,终于开金口了啊。”方冀南蹲下来,抱着二子摇了摇,笑道,“都快把你妈急死了。”
  然后他就抱着二子一遍遍地教:“爸爸,爸爸,叫爸爸,二子你叫爸爸。”
  结果小孩偏不说,小胳膊一伸指着院里的鸡:“啊——”
  “他要吃鸡肉。”大子在旁边翻译,“他拿锅铲追半天了,鸡跑太快,抓不到。爸爸,我也要吃鸡肉。”
  方冀南笑骂一句,继续教:“二子,叫爸爸,爸爸,叫爸爸给你杀鸡吃。”
  小孩却不吱声了,伸着小胳膊,小手一张一合做出抓握动作,眼神示意爸爸:你倒是去抓呀。
  冯妙把他抱过来:“二子,叫妈妈,妈妈给你买肉吃。”
  小孩看看她,大约觉得大人都挺无聊的,怎么非得让人家一遍一遍地叫,停了停还是张开小嘴叫了声:“妈妈。”
  方冀南:……这小子是不是亲生的?
  “方冀南,你去买肉。”冯妙高兴地推他,“快去,咱那鸡得留着下蛋,正好搬新家,给小孩买点儿肉吃。”
  结果小二子不鸣则已,金口一开,语言就开始快速发展,没几天就会叫爸爸、哥哥、姥姥、吃、要……再接着开始说两个不是叠字的词儿,姥爷、太爷、小舅,还有打你、回家、拿来……说话不贫,慢吞吞,吐字却很清晰。
  跟大子一比,这就是一个迟钝的娃。大子说话走路都是一周岁左右。
  一晃到了年底,秋收冬藏,生产队一算账,冯妙家光荣地成了超支户。
  没办法,他们四口人在生产队分口粮,可实际能出工干活的,半个人都抵不到,人家十来岁的半大小子还挣半个人的工分呢,到他们家,冯妙一个人带俩孩子,一大家子都舍不得孩子受苦,冯妙就很少出工,统共没干几天活,加上暑假方冀南上了几十个工。
  方冀南不着急,集体主义好,横竖饿不着。
  冯妙也不着急,她知道大集体的日子就要过去了。
  腊月初二,大寒节气,阳历已经是77年1月中,方冀南晚上放学回来天就黑了,四口人点着油灯正吃饭,爷爷忽然背着手来了。
  “爷爷来了,您吃了吗,我们煮的麦仁粥您尝尝。”冯妙赶紧放下饭碗站起来,让两个孩子叫太爷爷,方冀南则忙着去拿椅子。
  “不坐了,冯妙你带孩子吃饭,冀南,你吃完了去大队部一趟,我有点事儿。”
  爷爷摸摸大子的头,就背着手走了,夫妻俩忙起身去送,老爷子摆摆手叫他们别送,该吃饭吃饭。
  老爷子当了几十年老村长,可大字不识几个,没啥文化,经常使唤方冀南做这做那,做一些写写算算的事情。不过忽然亲自跑来叫人,也没说干啥就走了,冯妙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寻常,放下碗望着方冀南。
  “你们好好吃,我去看看。”方冀南几大口喝光碗里的粥,对上冯妙幽黑的眼睛,笑道,“没什么事儿,估计又使唤我。你说大队部的活儿老使唤我,爷爷也不给我算工分。”
  踏着冬夜的静寂,方冀南匆匆走进大队部。大晚上,老爷子独自坐在屋里,烤着火盆等他。方冀南关好大门,穿过大队部黑漆漆的院子,走进屋里。
  “爷爷。”他走到爷爷对面坐下,安静地望着老爷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