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如她大胆的发展方针。当上区长之后,立马大刀阔斧的对几个镇进行发展。走出来各自不同的道路。然后还十分大胆的提出了修去省城的路,以及修旅游区……
  这些事儿吕书记一直在认真的听。连着听了两天 。听完之后更加坚定了某个决定。
  他要让苏青玉这个干部去边州。当然也不会强迫她,而是希望她可以心甘情愿过去。
  吕书记也有这个信心,毕竟从苏青玉的个人履历里面来看,这个同志是真的想要搞建设,希望扶持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她本人能够放弃首都的优渥生活,来这里,她就不会嫌弃边州苦。
  两天后,吕书记就来找苏青玉道别了。
  苏青玉松了口气,然后笑着道,“我们花岗的接待工作没做到位 ,还请多包涵。”
  吕书记温和的笑了笑,“花岗做得很好,我在这里的两天也收获颇多。青玉同志,你们花岗发展的相当不错啊,我看着都眼热了。 ”
  苏青玉道,“这都是上下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是啊,花岗的干部确实不错,精神头都好。我这几天一看,各个部门都忙里忙外地,哪怕这大雪天的,都也没耽误工作。”
  苏青玉笑着点头,“我们是越到冬天越要担心损失。老百姓信任我们,参与投资建设,我们也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吕书记笑着道,“是啊,我看着花岗的老百姓也很配合,心里也是羡慕的。我们边州的工作就困难了。说起来,我这个书记,也挺对不起边州的。”
  他说着叹了口气。
  苏青玉道,“您为边州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边州人都知道您的好。”
  “可我那几十年都错过了。”吕书记心里苦,面上也是苦。“我那会儿,还没有这样的环境……那会儿不是说,越穷越光荣吗?”
  二十多年前段边州,吕书记还是个干事,他奋斗的方式就是跟着大家一起积极努力搞建设,建农田基地,修水坝,勒起袖子干活 。
  后来遇着饥荒,严重缺粮,又想办法给老百姓填饱肚子。好不容易缓过来了,又遇着那十年。十年过来了,他也老了。
  边州人的思想也都形成了。
  边州的农村不像云城这样离得近。边州的村子是一山隔一山。基层搞宣传不好搞,搞教育部好搞。这也导致他们很少和外界交流,观念还停留在过去。他们没过过富裕的生活,没有强烈的去致富的想法。甚至已经习惯了深山里的生活,不愿意走出大山。
  这只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是边州的干部们的思想也被那些大山给拦住了。
  没有搞过经济发展的干部们,对大山望而生畏,那仿佛是越不过的难堪,是致富路上搬不走的拦路石。加上如今对改革这个政策,很多人还抱着不确定的想法,不敢动。
  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带领老百姓致富。
  但是吕书记这个老干部就知道,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边州想要发展,想要在未来经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时候是最好的时候。先跑的必定是会占有更多的资源的。
  可他身体已经不好了,多年边州的生活,让他很多时候有心无力。而且 他也感觉随着年龄的发展,他的锐气慢慢的没有了,缺少了点让边州欣欣向荣的精神。
  “这几年我时常想着,如果我走了,未来来接替边州的人,能不能带领边州富裕。我想到,我自己都没有给别人留下一个好摊子,我哪里有脸去对别人提出要求 。我就想着,走之前,能给边州带来多少发展,就搞多少发展。总要留点好基础。”
  苏青玉对这种一心为民的老干部敬佩不已。
  对一个地区几十年的付出,哪怕是她,也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人能有几十年的时间呢 ?
  相当于是奋斗了一生了。难怪这位老书记都要退休了,还放不下边州这个穷苦的城市。
  她也不好和这位老书记说,哪怕未来经济腾飞的时候,边州依然是出了名的贫困地区。全国里面也是排的上号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