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吐蕃之策(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读书确实好,但读书是长期投资,回报在将来。
  许多人家里吃饭困难,是不会考虑长期投资的。
  而且陇右因为地处边境,高原地带,要发展工业其实很难。
  那里的就业环境非常原始,条件最好的青唐城土地肥美,适合农业。
  人们自然会思考,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种田需要读书吗?
  显然不需要,他们种田只要有好的体力就可以了。
  放羊呢?
  也不需要,小孩子都能放羊。
  做官?
  吐蕃人不会认为朝廷会让吐蕃人做官。
  朝廷的确推出了六年义务教育的法规,三年小学、三年中学,是必须上的,有违反者,当判刑入狱。
  但这只是法规,大宋那么大,近两亿人口,不守法的多了去了。
  难道皇帝还要从最底层开始抓?
  这显然不现实。
  又或者派人强迫去执行?
  “石卿有何妙策?”
  “回陛下,第一、强迫执行;第二、吐蕃对茶叶需求非常大,目前民间商社远不能满足吐蕃对茶的需求,朝廷可在青唐、湟州设立茶司,茶司差办,可从吐蕃人读过中学的人中选择录取。”
  “现在可有中学卒业的?”
  “陛下,目前那里都有读过中学的,不过人数极少,大多数还是汉人,但只要有人便可。”
  “好!如此便去办。”
  “是!”
  “对了,歌剧院、书坊、马球场等游玩设施,要全部配套齐全。”
  “遵命!”
  “还有佛教,在吐蕃大力扶持佛教,选择一个愿意听从我们的,朕册封他为喇嘛。”
  石洵有些疑惑:“陛下,臣愚钝,何为喇嘛?”
  喇嘛是清朝册封的,在吐蕃语中是大师的意思,这个年代的人自然是不知道有这么个称号。
  但吐蕃人会明白的。
  “喇嘛在吐蕃语中是大师的意思,就如同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
  “陛下学识渊博,臣万分不及,臣这就去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