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兵贵神速(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经济停滞不前,有这样几种原因。
  一是社会资源极端化,被垄断在少数当权者手中,形成寡头。
  二是人的素质水平过低,无法形成良性的生产者。
  三是当经济快速发展到一个阶段,生产技术遇到瓶颈,所以历史上就会不断有工业革命来突破经济发展的桎梏。
  但往往这三点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糅杂在一起的。
  或者说前两者是发展中国家才有的。
  发展中国家要顺利度过,变成发达国家,就必须解决社会资源平衡和人口素质的问题。
  这一点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未能有具象认知,即便是亚当斯密那样的经济学天才也只是提出来自由市场的规律。
  直到凯恩斯这个人降生。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三大点:就业、利息和通货。
  而基础理论则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扩大需求,来实现经济增长。
  凯恩斯被自由市场的资本家们骂得头血临头。
  但事实证明,每当灯塔国出现大规模的经济问题的时候,都会回归到凯恩斯主义:即国家宏观调控。
  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扩大需求。
  扩大需求最基础常见的方法就是大兴基建。
  如此,有海量的资金从官府流通到民间,增加民众的收入。
  民众有了收入,社会的内需才有了动力,经济自然会回暖。
  但在消费的内核中,社会资源的配比结构若不改变,民众的消费迟早会再次被压干,如此,指挥喂肥了少数掌握社会资源的寡头。
  所以,在做宏观调控的时候,除了印钱,改变产业结构也是重中之重。
  产业结构的改变,则意味着百姓素质必须提升。
  三者中,印钱是核动力。
  停止印钱,则意味着停止扩张。
  想想,大宋目前发展极度不平衡,而皇家银行的印钞机又无法停止。
  朝廷中的官员由与民间某些有钱的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核心的资源和权力正在相互结合,就像贪婪的饿狼,守在羊圈门口,等待朝廷不停送羊出来。
  更令赵桓头疼的是,这支饿狼却又是大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让饿狼变成牧羊犬,才是赵桓要做的。
  唐恪在出发前,有些心事。
  唐睿道:“爹爹在担心什么?”
  “爹爹在想,咱们还是不要和崇国公走得太近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