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就知道他会这么说, 心中虽高兴,却摇头:“你不必去。”
  “为何?”
  我说:“议和之事,其实只有我可与曹叔说得上话, 你去了无益。”
  “我去了无益, 便不可去么?”公子反问。
  我忙道:“也不是……”说着, 我看着他,“你来雒阳, 除了那些地图, 便是为了明光道之事?”
  “正是。”公子道, “秦王拿下雒阳之后,中原的强敌就剩下了济北王和明光道, 我料想你定然不会坐视不理。你若要与我商议应对之策,必不可以书信相告,唯有我过来。”
  我听得这话, 心中美滋滋的,不由地抱住他:“我就知道。”
  他的身上很温暖,宽阔结实的怀抱里,衣裳上满是我熟悉的味道。
  公子拥着我,吻了吻我的脸颊,少顷,忽而道;“我父母这些日子可曾为难你?”
  “不曾。”我说。
  公子看我:“当真?”
  “自是当真。”我说,“我与他们也不曾见过几面。”
  公子了然。
  我想起他方才与秦王议事,问:“今日宴后,秦王将你召到他书房,商议何事?”
  “有好些事。”公子道,“闻得最多的事扬州的钱粮,其次便是长沙王等南方诸侯动向。”
  我颔首,道:“不曾问圣上?”
  “也问了。”公子道,“不过不曾问还都之事,只问了圣上和太后身体。”
  “你如何回答?”我问。
  “我说圣上安好,只是太后不服南方水土,数度卧病,圣上时常亲自在榻前照料。”
  这话乃颇有深意。既然谢太后卧病,则不可长途颠簸,皇帝是孝子,要服侍太后,自然也只好暂时留在扬州。
  秦王那般浑身心眼的人,岂会听不出这番话的意思。大约他也是看出来公子不打算太早把皇帝交给他,故而干脆不提了。
  “秦王多疑,”我说,“他恐怕会猜测你来雒阳别有所图。”
  “就算我不来雒阳,只怕他也要这般想。”公子道,“桓氏当下在雒阳可谓重拾声威,加上沈氏,今日的场面你也看到了。”
  这话颇有些无奈,我笑了笑。
  “大长公主一向如此。”我说,“你知晓她脾性。”
  公子不置可否,沉默了一会,道:“霓生,我担心她和桓氏做得太过,反受其害。”
  ——“大长公主是他生母,靖国公是他生父。这二人若以死相逼,元初可还会践诺?”
  秦王的话倏而在我心头浮起。
  片刻,我安慰道:“这你不必操心太过,大长公主毕竟是秦王亲姊,且我见秦王对大长公主和桓氏甚为倚重,大长公主若可将济北王劝降,必又是一个大功。”
  公子摇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