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188(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您不像上次那样做薯片和薯条么?”这个提问的是从相河村跟着宋家过来的,亲身经历过红薯刚发现时的盛况。
  “也能做些,不过粉丝的吃法更多,煮肉片、凉拌、炖咸鱼干或者放在蔬菜煲里都好吃,而且你们南管事爱吃的酸辣粉,也是用红薯粉丝做的。”宋菽道。
  洗红薯的工人都不自觉得看了阿南一眼,阿南也蹲在池子边洗红薯,听到宋菽这话,耳根子竟然红了。
  当初不肯走,肯定就是因为这个。
  宋菽总是能拿出各种各样的美食诱惑他,害得他自制力为零,每次都乖乖替他干活。
  红薯洗干净,宋菽让人把他们投进石磨磨碎。
  两百斤红薯也不少了,饶是两个石磨同时开工,也一口气磨到了中午。
  午时不到,宋记食肆就排起了长队,这里正临管道,远远就能看到一长条人群顺着官道一字排开,很是壮观。
  石磨离食肆不远,排队的人刚好都能看到,便有人大声问:“可是在磨面?”
  “不是,磨红薯呢!”磨面的人中有一人大声回道。
  红薯?
  排队的多是恒州城内外的居民,对红薯一词还很陌生。
  但也有常常来去各地的人向他们解释了一番,尤其说到了当日相河村拍卖红薯的盛况。
  “两颗就要八百二十文?乖乖,这可太贵了!”
  “要是咱们这儿的山上也能发现红薯就好了。”
  “不过是一种粮食,怎的卖这么贵?稻米都没这样漫天要价的。”
  “话不是这么说的,你可晓得这黄金果产量极高,一亩地就可以产上四五十石!”那人又道。
  “四五……十石?”
  一旁听见这话的人都傻了眼。
  他们家里都有种地,一亩地能产上一石多粮食已经很好了,就算有河边的沃土,两石也是极限。今年军营里得了产量极高的粟种,他们也去换了些来,听说这粟种播下去,一亩地能产上五六石。
  五六石啊!
  要不是他们晓得袁督尉的为人,断断不肯信他这话。
  可现在竟然有人口出狂言,说这种果实一亩地便能产出四五十石?
  怕不是疯了!
  “真的,我刚从大涂县那儿来。相河村那带有不少人家种了红薯,那每一株下面都能结十来个果实,可多了!”
  “真的?”那人讲得如此信誓旦旦,有人便有几分信了。
  “当然是真的。”那人说,“我专程去买了些回来留种,来年咱们家也种红薯,有了这样高产的粮食,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说到这,听的那几人忽然都不问了。
  他们面面相觑,心里想,这么好的粮食,他们是不是也该种一些?
  “不如,咱问问?”有人提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