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 第233节(3 / 4)
可是陛下如果在老大人们那里吃了亏,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将军?
林森淼点了下头,示意副将不必多说,快回咸阳报信。
他能在京郊大营任十二将军之一,不是陛下多信任他,而是因为他出身世家,陛下要拉拢他身后的世家。
否则他也不会在被腾蛇卫令牌砸到脸上后,就被宋佩瑜问得哑口无言,根本就不敢肯定陛下是不是昏了头,真的派出刺客想杀赵国太子。
宋佩瑜刚才暗示他,让他明哲保身,不要参与到这件事中。
林森淼觉得宋佩瑜的建议很有道理。
无论赵国使臣是真的想就此离开,还是故意做出这般姿态,等着洛阳那边派人来追。
反正赵国使臣的行军速度不快,也不可能在几日之内就离开燕国范围,他带着金鼠卫远远跟着赵国使臣就是。
这等中庸选择,最坏的结果莫过于他丢了京郊大营将军的职位,在家赋闲几年或者去地方任职。
远比不小心行差踏错,惹得孝帝和老大人们甚至是赵国的怒火都集中在他头上强百倍。
只是在做出决定后,再回想起自从赶到这里后发生的一切,林森淼还是觉得他所有的反应都在宋佩瑜的算计之中。
他在赵国使臣的有意为难下选择隐忍,赵国使臣就只让他给洛阳传信。
如果他在赵国使臣有意为难的时候,没选择隐忍,恐怕此时已经成了陛下对赵国敌意颇深,甚至对赵国太子出手的‘证据’。
林森淼越想越觉得头疼,索性不去想了。
他已经做出明哲保身的选择,接下来只要保证赵国使臣不会突然加速,日夜兼程的离开燕国,或者在燕国地盘上再次遇到袭击,就能全身而退。
至于谁会为赵国太子在燕国遇刺的事付出代价……林森淼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孝帝的脸。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不够聪明,起码没法与文官相比的武官,林森淼的直觉真的很准。
赵国使臣并未急行离开洛阳,他们缓行不久后,太阳就落到了地平线处。
还没等赵国使臣决定去燕国驿站留宿,还是先露宿一晚明日再想办法,洛阳已经有人追了过来。
林森淼一心一意只管完成他最初的任务。
保护两位殿下的安危。
金鼠卫陪着赵国使臣在原地扎营十日,期间来往扎营处和洛阳的人络绎不绝。
在金鼠卫第一天只能露宿野外,洛阳却专门连夜给赵国使臣队伍送来厚实又整洁的帐篷时,林森淼就知道这次博弈是赵国使臣站在上风。
半个月后,孝帝在洛阳皇宫的大朝会上宣读两份圣旨。
第一封圣旨,为宋良辞平反,否定宋良辞生前身后所有子虚乌有的罪名,并追封宋良辞为淮宁郡王。
第二封圣旨,宣布会将赵燕边境十五镇移交给赵国。
孝帝浑身僵硬的坐在皇位上,满脸毫不掩饰的阴霾,目光犹如利刃般的划过朝堂最前方的几张老脸。
几位老大人们却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原地聆听圣旨,根本就不抬头与孝帝对视。
等太监一口气将两封圣旨都宣读完毕,朝臣们才动作整齐划一的弯下腰,“陛下英明”
孝帝放在大腿上的手掌猛得握紧,用尽全身的力气才控制住自己,没去掀面前的御案。 ↑返回顶部↑
林森淼点了下头,示意副将不必多说,快回咸阳报信。
他能在京郊大营任十二将军之一,不是陛下多信任他,而是因为他出身世家,陛下要拉拢他身后的世家。
否则他也不会在被腾蛇卫令牌砸到脸上后,就被宋佩瑜问得哑口无言,根本就不敢肯定陛下是不是昏了头,真的派出刺客想杀赵国太子。
宋佩瑜刚才暗示他,让他明哲保身,不要参与到这件事中。
林森淼觉得宋佩瑜的建议很有道理。
无论赵国使臣是真的想就此离开,还是故意做出这般姿态,等着洛阳那边派人来追。
反正赵国使臣的行军速度不快,也不可能在几日之内就离开燕国范围,他带着金鼠卫远远跟着赵国使臣就是。
这等中庸选择,最坏的结果莫过于他丢了京郊大营将军的职位,在家赋闲几年或者去地方任职。
远比不小心行差踏错,惹得孝帝和老大人们甚至是赵国的怒火都集中在他头上强百倍。
只是在做出决定后,再回想起自从赶到这里后发生的一切,林森淼还是觉得他所有的反应都在宋佩瑜的算计之中。
他在赵国使臣的有意为难下选择隐忍,赵国使臣就只让他给洛阳传信。
如果他在赵国使臣有意为难的时候,没选择隐忍,恐怕此时已经成了陛下对赵国敌意颇深,甚至对赵国太子出手的‘证据’。
林森淼越想越觉得头疼,索性不去想了。
他已经做出明哲保身的选择,接下来只要保证赵国使臣不会突然加速,日夜兼程的离开燕国,或者在燕国地盘上再次遇到袭击,就能全身而退。
至于谁会为赵国太子在燕国遇刺的事付出代价……林森淼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孝帝的脸。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不够聪明,起码没法与文官相比的武官,林森淼的直觉真的很准。
赵国使臣并未急行离开洛阳,他们缓行不久后,太阳就落到了地平线处。
还没等赵国使臣决定去燕国驿站留宿,还是先露宿一晚明日再想办法,洛阳已经有人追了过来。
林森淼一心一意只管完成他最初的任务。
保护两位殿下的安危。
金鼠卫陪着赵国使臣在原地扎营十日,期间来往扎营处和洛阳的人络绎不绝。
在金鼠卫第一天只能露宿野外,洛阳却专门连夜给赵国使臣队伍送来厚实又整洁的帐篷时,林森淼就知道这次博弈是赵国使臣站在上风。
半个月后,孝帝在洛阳皇宫的大朝会上宣读两份圣旨。
第一封圣旨,为宋良辞平反,否定宋良辞生前身后所有子虚乌有的罪名,并追封宋良辞为淮宁郡王。
第二封圣旨,宣布会将赵燕边境十五镇移交给赵国。
孝帝浑身僵硬的坐在皇位上,满脸毫不掩饰的阴霾,目光犹如利刃般的划过朝堂最前方的几张老脸。
几位老大人们却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原地聆听圣旨,根本就不抬头与孝帝对视。
等太监一口气将两封圣旨都宣读完毕,朝臣们才动作整齐划一的弯下腰,“陛下英明”
孝帝放在大腿上的手掌猛得握紧,用尽全身的力气才控制住自己,没去掀面前的御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