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 第21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庆帝让三皇子代替他祭祀恒山的时候,未必没有希望三皇子能死在外面,别让朝臣们发现端倪的心思。
  宋良辞和宋氏却成了庆帝这桩荒唐事中最为无辜的炮灰。
  等到火盆中的火焰彻底熄灭,宋瑾瑜才伸手揽住宋佩瑜的肩膀,低声道,“我与你说这些,不是想让你做什么。如果陛下最后同意你与殿下去燕国,我只希望你能保护好自己,不仅要防备孝帝和太后,也要防备昭和大长公主。”
  自从见到那份信后,宋瑾瑜才醒悟,当年在燕国时,昭和大长公主为何会对宋氏使出许多毒辣手段,甚至不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当时他还以为昭和大长公主是想讨好太后。
  如今想来,对宋氏出手最疯狂的太后才是最大的笑话。
  太后可不是只有三皇子一个儿子,她还生下过七皇子,却在三皇子与七皇子同时遇到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的选择救三皇子,放弃七皇子。
  宋佩瑜歪头靠在宋瑾瑜的肩上,沉默良久,才轻轻的点了点头,“我不会冲动行事。”
  他最多是找机会,好心提醒燕国太后,她这么多年一直在做认贼作子的好事。
  宋瑾瑜垂目间看到宋佩瑜眼中的光彩,就知道宋佩瑜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他摇了摇头,抬头看向高处的牌位。
  从前他不告诉其他兄弟那封信,是因为他们如今已经远离燕国,就算是知道不为人知的往事,除了日夜惦记,什么都做不了。
  今日将这些事告诉狸奴,则是希望狸奴能在燕国保全自己。
  至于报仇,是他作为长子、长兄的责任,不该由弟弟们背负。
  重奕还不知道,宋佩瑜知晓宋良辞之死的更多内情后,想去燕国的决心正空前坚决。
  宋佩瑜已经暗中决定,就算永和帝不打算让肃王或者重奕去燕国以身犯险,他也要主动上折子,请求去赴燕国的邀请。
  重奕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想去燕国的心思就格外迫切,半点都不比宋佩瑜差。
  永和帝望着燕国送来的信陷入沉思。
  从燕国与黎国、卫国在曾镇争夺金矿,将近两年不停增兵,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最后却血本无归,导致燕国元气大伤后。
  燕国对待赵国的态度,就失去长久以来的强硬。
  等到永和五年,赵国将卫国变成卫郡,东梁与西梁都主动对赵国表示臣服。
  不仅来往于奇货城的游商越来越多,连带着奇货城周边,但凡是有水泥路的地方,都变得空前繁华,近些年甚至有小江南之称。
  燕国权衡各种利弊后,一改永和帝称帝初期,年年往赵燕边境增兵,甚至在永和帝寿辰都要专门派‘使臣’来找永和帝不痛快的行为。
  对于燕国来说,想要买燕国没有的东西,只有两个选择。
  要不从奇货城或者顺着赵国的水泥路买燕国没有的东西,以远远低于从前的价格、花费和时间带回燕国。
  要不然,就要远行江南去买燕国没有的东西,无论是买东西的花费还是路上的花费都要提升至少六七倍。
  赵燕边境的情况,从燕国年年增兵,赵国不得不保持与燕国相同的频率增兵,到燕国开始年年撤兵,赵国也逐渐空出余地在赵燕边境换防。
  从永和八年开始,燕国就屡次朝赵国示好。
  燕国连示好都是那么高高在上,永和帝明显能从孝帝的亲笔信上感受得到,孝帝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他与对方成为相同的身份,屈尊与他示好。
  所以永和帝从来都没理会过孝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