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家听说了老叔公陈正纯的孙子回来了,除了最初的惊讶之外,便都放下手里的活,年纪大些的,提着米油鸡鸭之类的物品登门,年轻小些的则一窝蜂地跑去看热闹。
  陈学胜在京都就带了不少东西过来,到了东湖之后,又借了陈文干的车,根据陈猛所说的陈家村众人,给各家备了礼物。
  这会儿,他带了妻儿回来,收敛了在京都的公子哥儿脾气,对陈家村众人礼貌有加,一边派送礼物,一边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
  村里人自动自发地备好了宴席,用来招待京都来的贵客。而村长与陈茂才等人带着陈学胜一家几口,还有一干徒子徒孙,去陈正纯墓前祭拜。
  陈茂才站在陈正纯的墓前,热泪盈眶,他怎么会想到,自己担心陈家拳术没有传承人,教外孙习武,然后顺带收的陈文干这个徒弟这么有出息。不但事业有成,还完成了叔公的遗愿,真的把叔公的子孙带回了陈家村。
  听说自家外孙也要去京都工作了,还是因为同习陈家武术的刘江勇推荐。那种如中了几百万彩票、飘飘然的感觉,陈茂才终于品尝到了。
  “好,真好啊!我们陈家武术以后定能发扬光大,我们家阿猛也会越来越有出息的。”
  陈学斌神采飞扬,外甥有出息,他这个做舅舅的自然开心:“那当然,他们俩那年寒假来陈家村小住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非池中之物,他们啊,就是天上的老鹰,迟早要展翅高飞的。”
  陈茂才没好气地白了儿子一眼,道:“你这臭小子,自己不肯习武,还说这么多有的没的。”
  陈学斌嘿嘿笑道:“爸,你想啊,如果我习了武,那你就不会想着去收阿猛做徒弟,就没有收阿干做徒弟的机会。也就不会有如今老叔公的孙子、曾孙回来认祖归宗的事了。爸,你要感谢我才对,就是老叔公在天有灵,也会感谢我呢!”
  “你这臭小子,不肯习武还有理了。你看阿猛与阿干,人家有了武艺,家都要迁到京都去了。就你这么没出息,没有大气。”
  “爸,与我来比,你才更没大气。我起码还走出了陈家村,而你,如今还不肯从村里出来呢。”
  “你……”
  陈茂才想再训斥儿子一顿,不过想想儿子的话,说得也有道理,就没再说什么了。
  第六百四十章 畅想青山古镇
  沈泽铭与曾文峰接下了青山镇的设计建设改造任务,自然不能跟着大家一起回京都了。曾文芳建议他们与高扬建筑合作,毕竟,这不是一个小工程,弟弟在这建筑这块还缺些经验。
  唐冬阳与高林听了,高兴坏了。上次王明远与布莱克一行人,也来了高扬建筑。高林从唐冬阳处知道了不少关于曾文芳与沈家、王家的渊源,觉得自己这家小公司,如果能沾沈家或王家的光,那肯定能大放异彩。
  两大股东商量过了,一致决定,要说服曾文峰入股,一则,是因为青山镇这个工程,东湖还有别的建筑公司,或许省里派工程队也来行。可是,如今,省里把这事直接交给了曾文峰姐弟,而曾文峰则选定了高扬建筑。这事做成了,不只是赚钱的问题,而是要千古留芳的。
  青山古镇,不只是古村,国家级古村落。以后,会成为几个a的旅游景点。到时候,大家说起修缮古屋以及建设配套设施的,就是他们高扬建筑,那他们公司不就出名了吗?
  还有冬阳这个设计师,配合沈泽铭把儿童乐园、古镇步行街、古镇码头、通往古驿道的路等地方一起设计出来,冠上两人的大名。以后,所有的游客说起这事,都会对他们翘起大拇指。
  这事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他们占了便宜,因此,让曾文峰入股高扬建筑,方能让他们心里舒服一些。
  另外,曾文峰筹建的青山建筑工程队,如今也已经成为了高扬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今,他们接下的工程,大都是用青山建筑工程队的人。既然如此,干脆就让这个工程队真的成为高扬建筑的一部分,这样也更好管理。
  开始,他们想让曾文峰用项目与工程队入股,直接分给他10%的股份。不过,曾文峰却不肯占他们便宜,除了项目与工程队,他还投了钱,要了15%的股份,然后分给了曾文权5%。也就是说,他只占了公司的10%的股份。
  曾文峰想过了,他的事业发展方向还是定位京都。这边太远,有曾文权帮忙看着,等以后成家了,也不用老是往南方跑。
  高扬建筑本就是高林与唐冬阳两个人一时兴起开办的。引子是曾文芳去荔园考察,东湖恰好筹建工业园。后来能做起来,也多亏了曾文芳把两家工厂交给他们建。让他们这家小公司在东湖有了不小的名气。
  他们两人也没想到,想追美女一时冲动建的公司,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如今,美人没有追到,可是,事业却蒸蒸日上。
  曾文芳把以前写好的策划案交给他们,跟他们谈了好些设想。比如,青山镇古村与另一个有温泉的镇,还有一个有着美丽自然风景的镇,三镇连接,可以开辟一条旅游大道。这个设想,他们可以与张市及阳光县委提出建议。
  比如,如何安置古村原本住着的百姓,在哪个地方统一规划一块地,百姓集资,统一筹建,建成一个度假村的模式,百姓既可以一家人住,又可以做民宿,提供给旅客住宿,收取相应的旅店住宿费用。
  曾文芳的这些建议,实用性极高,唐冬阳都不知道她的脑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新奇的想法。只是这样一来,青山古镇的建筑工程就大了,没有三年时间放下去,都难以建好,并且,还得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
  曾文芳在做好这些事情之后,在五一假期结束前,与陈文干陪着京都众人一起回了京都。曾国生夫妻则留了下来,一是娘家父母老了,他们想要陪老人小住一段时间,二是大侄子与儿子留在这里忙工作,他们得留下帮忙做饭、跑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