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4 / 4)
屋内有一名十一二岁的少年盘坐于蒲团上。他的头发很短,如今刚刚及耳,看他打坐念经的模样,便知他曾做过和尚。
陶北如今已经称霸中原的诸侯,见了那少年,竟还毕恭毕敬递上前行礼:“陶北参见公子。”
他之所以对那少年如此客气,因为少年的名字叫朱新,据他自称乃是浔阳侯之子,因战乱缘故被迫逃难,流落至此。
即使只是落魄王侯,但陶北既未称帝,名义上仍然遵奉朱氏王朝,故才有此礼数。
少年讷讷地起身还了他一礼:“陶将军不必多礼。”
陶北在少年对面跪坐,问道:“公子,不知先生现在何处?”
少年指了指里间:“先生下午看书倦了,正在里面休息。”
所谓的先生,是“朱新”家中一位忠诚的家臣,一路带着朱新逃难至此。为了掩藏身份,两人都曾当过和尚,并以师兄弟相称,以免被奸人和沿路的盗匪戕害。
陶北的贵客,并不是这位出身皇族的少年,而是那位先生——张灵。
lt;/divgt;
lt;/divgt; ↑返回顶部↑
陶北如今已经称霸中原的诸侯,见了那少年,竟还毕恭毕敬递上前行礼:“陶北参见公子。”
他之所以对那少年如此客气,因为少年的名字叫朱新,据他自称乃是浔阳侯之子,因战乱缘故被迫逃难,流落至此。
即使只是落魄王侯,但陶北既未称帝,名义上仍然遵奉朱氏王朝,故才有此礼数。
少年讷讷地起身还了他一礼:“陶将军不必多礼。”
陶北在少年对面跪坐,问道:“公子,不知先生现在何处?”
少年指了指里间:“先生下午看书倦了,正在里面休息。”
所谓的先生,是“朱新”家中一位忠诚的家臣,一路带着朱新逃难至此。为了掩藏身份,两人都曾当过和尚,并以师兄弟相称,以免被奸人和沿路的盗匪戕害。
陶北的贵客,并不是这位出身皇族的少年,而是那位先生——张灵。
lt;/divgt;
lt;/divg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