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尼姑庵仍是静静的,只隐隐可望见山下逐渐靠近的灯火。
  想来是那人受到了消息,这一刻才派了人来善后罢了。
  少年轻嗤一声,收回视线,直接破门而入。
  上一辈子,他甫一出生父母便离异了,生母出了国,很快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几乎没有他见过几面。
  他所感受到的所有的母爱,通通都是来自于卫夫人。
  她或许软弱,或许愚笨,骨子带着封建的传统思想,不懂抗争和自立。
  可这么些年的悉心照料,在卫珩心里头,早已把她当做了自己真正的母亲。
  母亲的尸身,他是不会留在这尼姑庵里任人糟践的。
  她那样干净纯善的人,来这世间匆匆一遭,受尽了苦楚,却并未享到多少福,若是死后还不能让她落个清净,他如何配做人子?
  她定不愿埋入卫家祖坟,可那皇帝更不配祭奠与缅怀她。
  倒是随意寻一处山间野林,自成一冢,也不用立碑,干干净净地来,清清白白地去。
  于母亲而言,便是最大的欢愉。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天真的抽不出空来,欠的章节后面会慢慢补回来的。
  第32章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一首诗只抄了一半,窗外就起了风,带来扑鼻的草木花香,闻起来惬意的很。
  今日明明是大暑,午前却忽然下了一场雨,整个热意便降了下来,这会子穿着纱衣,都能感觉到手臂处被雨丝沁过的凉意。
  宜臻撂下笔,将宣纸晾在一旁,任风吹平纸上未干的墨迹。
  而后卷下衣袖,起身吩咐道:“摆膳罢。”
  这是前朝诗人于长安写的一首七言,诗中极近溢美,道尽了都城的繁华盛景。
  而后大宣建朝,虽迁都京城,可经营至今,也不逊前朝旧都长安。
  天子脚下,便是京城的九品芝麻官,都比外任的县丞吃香许多。
  只是,若骨肉分离,久不能见,寄人篱下似的独个儿长在别人手底下,那即便再繁华,又有何欢喜呢?
  圣旨已下,秋分前,祝二老爷必要到任上就职,从京城往黎州,路途遥远,拖家带口的如何也要行上一两月,若是行程中再遇上些什么耽搁了行程,无法及时就任,那就真是抗旨的罪过了。
  是以祝二老爷当机立断,决定轻装从简,大暑之后便启程南下。
  而今日就是大暑了。
  一年之中天气最炎热的时头,在这时刻奔波去西南,还不知路上要吃多少苦楚。
  这两日,整个二房都陷在离别的愁绪中,便是连竹篱居的丫鬟们,都低眉垂眼的,没个笑脸。
  当然,满心眼里愁别离的只是祝二太太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