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2 / 4)
罗云瑾挽着缰绳,目视前方:“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谢骞一时无语凝噎,跺了跺脚,怒道:“我不给你送!要送你自己送!万一我被误会了怎么办?我可是有妻儿的人!”
太子爷那么看重太子妃,他头天给太子妃送一对玉臂支过去,第二天就得被太子打发到天涯海角去受罪!他自小娇生惯养,才不要去那种鸟不生蛋的地方磨砺心志!
罗云瑾袖摆轻扬,甩开谢骞的手。
谢骞眉头轻皱,收起玩笑之色:“你不是在吓唬我?”
罗云瑾低头看他,平静地道:“你只需要送到她手上就行。我的人认得这对玉臂支,以后就算我不在了,只要看到玉臂支,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即使他不在了,他的人也会牢牢记得他们立下的血誓,护她周全。
谢骞听出罗云瑾话中的未尽之言,双手发颤:“你要去做什么?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不让其他人去?”
罗云瑾凝眸望着夜色中浮动的万家灯火,一字字道:“此事非我不可。”
夜风轻轻拂过,谢骞酒意全无,身上凉浸浸的,冷得直打哆嗦。
半晌后,他郑重地道:“好,我答应你。云瑾,你……你万事小心!”
罗云瑾夹一夹马腹,黑马撒开四蹄,一人一骑向着城门的方向疾驰而去,衣袍被晚风吹起,猎猎作响。
谢骞站在原地,目送他挺拔的背影缓缓融入浓得化不开的无边夜幕,伫立良久。
他不忍训斥罗云瑾对太子妃抱有不切实际的恋慕之情。
时至今日,他还记得罗云瑾听到别人提起太子妃时那万般隐忍、又克制不住微微露出微笑的样子。
季和这一生只有这一点念想了。
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知道自己这一趟可能有去无回,只交代了这一件事。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过是身外之物,这才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
马蹄声渐渐隐没于浓重的夜色中,夜风穿过静谧的深巷,几簇花枝从院墙里探出头来,暗香袭人。
谢骞握紧匣子。
假如季和真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遵守诺言,把玉臂支送到太子妃手里。
第135章 樱桃煎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宫人换下沉重的冬装,穿起疏朗轻盈的纱衣。
周家祸不单行,继谢太傅不断上疏要求将钱太后的神龛迎回奉先殿之后,又陆陆续续有科道官弹劾周家侵占民田五万余亩。
京中议论纷纷,多少年的旧事都被翻了出来。
周昌拄着拐棍进宫哭诉,周太后怒不可遏,先不管谢太傅,要求嘉平帝惩治信口雌黄的科道官。
嘉平帝只得派户部官员前去勘核。
官员到了地方以后,按户籍黄册重新丈量土地,发现周家确实占用了大片有主的农田,当地百姓怨声载道,曾多次去官衙申冤告状。当地官员懦弱怕事,不敢得罪周家,敷衍了事。农人们有冤无处诉,无不义愤填膺,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民变。
户部官员商议过后,不敢隐瞒,如实上报。
周昌再次进宫,这次带上了家中几个儿子,周太后看到弟弟和侄子们哭成一团,暴跳如雷,骂户部官员别有居心,再次要求嘉平帝严惩诬陷周家的科道官。 ↑返回顶部↑
谢骞一时无语凝噎,跺了跺脚,怒道:“我不给你送!要送你自己送!万一我被误会了怎么办?我可是有妻儿的人!”
太子爷那么看重太子妃,他头天给太子妃送一对玉臂支过去,第二天就得被太子打发到天涯海角去受罪!他自小娇生惯养,才不要去那种鸟不生蛋的地方磨砺心志!
罗云瑾袖摆轻扬,甩开谢骞的手。
谢骞眉头轻皱,收起玩笑之色:“你不是在吓唬我?”
罗云瑾低头看他,平静地道:“你只需要送到她手上就行。我的人认得这对玉臂支,以后就算我不在了,只要看到玉臂支,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即使他不在了,他的人也会牢牢记得他们立下的血誓,护她周全。
谢骞听出罗云瑾话中的未尽之言,双手发颤:“你要去做什么?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不让其他人去?”
罗云瑾凝眸望着夜色中浮动的万家灯火,一字字道:“此事非我不可。”
夜风轻轻拂过,谢骞酒意全无,身上凉浸浸的,冷得直打哆嗦。
半晌后,他郑重地道:“好,我答应你。云瑾,你……你万事小心!”
罗云瑾夹一夹马腹,黑马撒开四蹄,一人一骑向着城门的方向疾驰而去,衣袍被晚风吹起,猎猎作响。
谢骞站在原地,目送他挺拔的背影缓缓融入浓得化不开的无边夜幕,伫立良久。
他不忍训斥罗云瑾对太子妃抱有不切实际的恋慕之情。
时至今日,他还记得罗云瑾听到别人提起太子妃时那万般隐忍、又克制不住微微露出微笑的样子。
季和这一生只有这一点念想了。
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知道自己这一趟可能有去无回,只交代了这一件事。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过是身外之物,这才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
马蹄声渐渐隐没于浓重的夜色中,夜风穿过静谧的深巷,几簇花枝从院墙里探出头来,暗香袭人。
谢骞握紧匣子。
假如季和真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遵守诺言,把玉臂支送到太子妃手里。
第135章 樱桃煎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宫人换下沉重的冬装,穿起疏朗轻盈的纱衣。
周家祸不单行,继谢太傅不断上疏要求将钱太后的神龛迎回奉先殿之后,又陆陆续续有科道官弹劾周家侵占民田五万余亩。
京中议论纷纷,多少年的旧事都被翻了出来。
周昌拄着拐棍进宫哭诉,周太后怒不可遏,先不管谢太傅,要求嘉平帝惩治信口雌黄的科道官。
嘉平帝只得派户部官员前去勘核。
官员到了地方以后,按户籍黄册重新丈量土地,发现周家确实占用了大片有主的农田,当地百姓怨声载道,曾多次去官衙申冤告状。当地官员懦弱怕事,不敢得罪周家,敷衍了事。农人们有冤无处诉,无不义愤填膺,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民变。
户部官员商议过后,不敢隐瞒,如实上报。
周昌再次进宫,这次带上了家中几个儿子,周太后看到弟弟和侄子们哭成一团,暴跳如雷,骂户部官员别有居心,再次要求嘉平帝严惩诬陷周家的科道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