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逛了一圈再到宿舍,报备了一声说最近几天不回来住了,在舍友们嘻嘻哈哈的揶揄玩笑声中,拿了洗漱用品和换身衣服走人。
  赶上中午,下课的同学三三两两回宿舍区,遇上同班或者认识的,看见姚志华手里拎着一包东西,肩膀上还坐着个嘟嘟脸的漂亮小女娃,就纷纷围过来打招呼,姚志华便跟人家显摆这是他女儿,教畅畅叫叔叔、阿姨。
  尤其女同学,看见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忍不住喜欢,各种逗她,有的还伸手要抱她,姚志华不想给人乱抱,就推说小孩怕生。
  “志华,这就是你女儿啊,真可爱,长得像你。”一同学说。
  “那是,人家都说像我。”姚志华半点也不谦虚。
  “前两天听说你家属要来呢,已经来到了”同班一个女生问,“怎么光见你带着孩子来玩,也不见你家属露个面啊”
  “她休息呢。”
  那女生半开玩笑地口气说:“人家大老远从农村来一趟也不容易,你也该带出来见见世面呀,好歹也让我们大家认识一下。”
  姚志华抱着女儿,眯眼看看那女生,也不恼,只是笑笑:“她下车累了休息了,打算在这多玩几天呢,有机会你会认识的。”
  走出一段,跟自家闺女唠叨:“什么人呐,畅畅你说,就她那样的也敢埋汰你妈。”
  江满真是累了,一觉睡到下午两点多钟,醒了一看,姚志华跟畅畅坐在对面另一张床上,正在翻彩色一本彩色小画书看,时不时还小声嘀咕两句。
  “妈妈。”见她醒来,畅畅张着小手叫她。
  “你们俩看什么呢”
  “小人书。”姚志华扬起手中的小人书给她看,得意洋洋地显摆:“我跟你说,我们畅畅会认字了。”
  “真的假的”
  姚志华指指小人书的封面:“畅畅,这个是什么字”
  畅畅头都没抬,小嘴一张:“江。”
  姚志华教:“江满的江。”
  畅畅:“江满的江。”
  江满走过去一看,合着是一本《渡江侦察记》,姚志华指着书名上的“江”字教给畅畅读。
  服了,这爷儿俩可真行。
  “哎哟,我们畅畅都能认字了啊,可真厉害。”江满便笑着拍拍闺女的小脑袋,夸了一句。
  她洗了把脸,姚志华问她饿不饿,早饭快十点钟才吃,这会儿也不饿呀,江满喝了点温水,一边看着着他们爷儿俩玩,一边就把带来的另一个大行李包拿了出来。
  “刚才都没顾上问,你这里都带得什么呀,这么大一包。”姚志华凑过来。
  江满便打开包,一样一样往外拿,摆在床上。
  姚志华睁大眼看了半天,一脸黑线:“我说江满同志,千里迢迢你不多给我带点儿好吃的,你带这些玩意儿来干啥呀。”
  都是老家那边用玉米皮编成的物件儿,玉米皮编的蒲团,当地农村人夏天出来乘凉时喜欢用的,比板凳轻便还凉快,还有玉米皮编成的垫子,或大或小,大的也就盘子那么大,还用染了颜色的玉米皮编出各种花样,有碗口大、拳头大的小筐子,中间还有几个高粱秆编的小盘子,圆的方的都有。
  过去农民对物料的利用可谓极致,老家那边,不光玉米皮和高粱杆,蒲草、麦秆、柳条和各种藤条,都可以经由一双双农村人的手,变成家里、田里可用的物件。
  是玉米皮和高粱秆编的不错,就是江满带来的这些,样子跟姚志华以前常见的不太一样,主要是小一号,小巧精致,样式也少见。
  乡下人用这些东西,大都粗老笨重,比如高粱秆编的吧,农村人图的个实用,编成大的浅筐,起码能装下十几二十个大馒头,做工也是粗犷风格的,而江满拿出来的这几个,都比较小巧,也就比家里盛菜的盘子大点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