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哐——”
  远离了这边的纷纷扰扰,换了新地图的苏茴“安分”了一段时间,让自己融入到这里的生活,随后很快就采取了行动。
  在今年的七月,靠近港澳的两个省份开放了经济活动,经过这几个月的发酵,首都,这个国家的心脏,已经看得到一些明显的变化了。
  第107章
  苏茴租住的房子周围都是工人,这个屋子的屋主原先有一处房子被收上去了,现在国家还回来了,因为那一处地方大一点,就全家人搬回了那里,这一处就租了出来补贴家用。
  现在这时候首都的房子是很紧缺的,尤其是在知青子女们陆陆续续回来之后,那些下乡的十几岁下乡,二三十岁回来,很多成家立业,拖家带口的回来,家里怎么住?
  十几平方住十个人左右,平均下来一人一个平方,家里还有必要的家具和行李,做饭之类的工具能摆在外面的就摆在外面,睡觉的话都是睡地上打地铺,用各种方式,艰难的住了下来。
  住所很不宽裕。
  相对来说,苏茴一个人独住五个平方的空间,在周围人看在眼里那就是特别舒服的一件事情了,大家平均就那么点大,她一个人住那么宽敞,自然很羡慕嫉妒,不过因为她那一份正式工作,而且有四个大学生儿子的事情周围人都知道,这时候都是推崇的,普遍对她友善。
  等那四个儿子读完书,就是四个干部了。
  还有不少人会主动示好。
  有的知青回城之后没有找到工作,没有班可以接,在家里面白吃白喝,只能把希望放在下一次高考上,还会来苏茴这里请教问题。
  不是问苏茴,而是问四兄弟,他们在的话,总是会有人拿着书和本子过来。
  哪怕他们年纪普遍比四兄弟大,他们也能厚着脸皮过来。
  大学里大家普遍争分夺秒,大家都很努力,离开校园,在外面看到这么努力上进的人,四兄弟会尽量给予方便。
  苏茴在一旁看着,如果这时候不禁止的话,他们兄弟几个都可以开一个短期辅导班了,相信以他们几个名头,肯定可以吸引很多人。
  开学了之后,苏茴的图书管理员工作很清闲,是真的清闲。一个星期她上两天班,上班的时候坐在柜台后面就可以了,有临时工一直在负责把书放回原来的地方。
  苏茴要去干活,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的临时工还不让,她要自己忙,不然心不安。
  然后苏茴就心安理得的拿着书本坐在柜台后看书了。
  这书是张卫国他们帮忙从首都大学借出来的,外面根本找不到。
  是国外有关机械的期刊。
  这时候国内很多都是用人力,机械从国外引进的占比少,这是国家的弱项。
  一些高精尖的东西,想买都难。
  苏茴就在这里好好的看了一阵书,也把周围的情况摸清了。
  图书馆这边真的都是关系户,暑假前她只见到了一个同事,现在开学了总算见齐了,都很懒散,她还老老实实的来这里上两天班,其他轮班的那几个同事,只是偶尔来这里露个脸,其余时候都不来,把活全部交给临时工干。
  这时候的正式工是没办法辞退的,只有调岗。
  这养懒了很多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努力也能得到这么多,为什么要努力?
  所以效益下滑后,后来才会有那么大的下岗潮。
  苏茴趁着这时间在这里看了一阵的书,同时也把她租住地方附近的那些人的情况大概摸清了
  离她住的最近的是左边那处屋子,他们是毛线厂的职工,夫妻两个是双职工,下面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