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现在,岳欣然却真有隐约有撇开整个亭州原有体系而另起炉灶的想法,甚至,现在诸多试探还隐约叫他们二人意识到,很有可能,离了他们,这个炉灶会和以前的所有熄火炉灶不一样,极有可能会烧得红火兴旺,这岂不是将他们弃之不用?这绝计是边军和世族都无法接受的!
  孙洵深吸一口气道:“这丰安新郡绝计不能成。”
  刘靖宇点头,好歹他这番举动令孙洵下定了决心,也不枉这番折腾,然后他开口道:“孙兄,你我既是想法一致,不若这般……”
  孙洵紧皱眉头:“若是这般一来……便是与镇北都护府撕破脸了!”
  刘靖宇简直要笑出声:“孙大人,镇北都护府那姓岳的娘们都要抢你我的饭碗了!你难不成还想着和他们一个灶吃饭?!”
  别人都已经有架空你的势头了,你还tm想着撕没撕破脸?
  孙洵一咬牙:“罢了!我干了!!!”
  二人头碰头又密密计议了一番,分工明确之后,孙洵才在宵禁后离开刘府,回望刘府象征武将门庭的规制,孙洵不由神情悠远,上一次叫整个亭州的世家与豪强联合起来……也不过是数载之前,那一次,以对方的权高位尊也一样尸骨无存,他看向镇北都护府的方向,不由嘿然一笑,姓岳的小娘,怪就怪你自己咄咄逼人不识抬举吧,原本,他们也只是想着彼此客气,还如历任亭州州牧一般,大家高高兴兴过好日子,是你这小娘自己不肯过的!便休怪他们不客气!
  次日,龚明伴着关大郎他们一道进城,还是惯例地去寄些米粮,顺道把丰安新郡分田的好消息捎回家去,安安家中的心。
  因为近日实在是妖娥子频出,安民官的例会上,众多安民官商议之后,都彼此提议,莫要令百姓单独进城,以防又被什么人诓了去,平素多做工作之余,组织他们按批进城,左右安民官安排一人随行。
  进了城,去粮铺的路上,还有人朝龚明打听着消息:“龚大人,咱们这大官道修好了,从雍州到新郡倒是快,可什么时候能修修小官道啊!我家在亭岱下石坡,离这官道还远着哩!每次捎消息回去往返都要十来日……可太不便利了,比不得壮子他们家!”
  龚明道:“也不是你一人在打听,例会上别的安民官也代底下的百姓问了司州大人,今岁新郡的情形你们也见了,咱们大家伙忙着开地哩,修这条大官道还是为了运粮,小官道怕是要等到今岁秋收之后了……”
  那人十分失落:“秋收之后?我家里再过几日便想接他们来新郡哩,可等不到秋收,不过,我还有舅爷、舅姥姥皆在那头,”他又笑逐颜开起来:“回头走亲戚倒是便利!”
  “就属你算盘最精!”众人纷纷打趣笑起来。
  到得粮铺门口,却见这原本就热闹的粮铺,今日不知为何,更是人山人海,更听有人敲锣打鼓大声喊道:“孙氏招佃户了!我们孙氏大老爷怜悯今岁流民实苦,雍阳、雍安、雍如三郡的良田,三年免赁钱!种多少产多少皆是自己个儿的!”
  第136章 第一回合~惨
  龚明乃是文吏出身, 与郭怀军相较,他心中弯弯绕绕更多, 一听到孙氏竟直接招募佃农免三载的赁资, 心中登时骂了句乌龟王八蛋,这群混账竟是连脸面都撕破不顾了!
  他第一反应是掏出怀中随身携带的簿册与炭笔, 刷刷写下几行字,叫过一个小商贩,出示了自己的安民官令牌, 给对方塞了十个钱:“把这字条速速递到镇北都护府秦大人手中!”
  关大郎与壮子等人已经议论开了,不只是他们,这粮商铺子门口,本就是流民往家中捎米粮之处,几乎等同于流民进城的聚集之所, 周遭的小生意买卖基本都是服务于他们, 寻常百姓谁会到这时节还想着赁地而居?这招募佃农、三年免赁资的宣传, 显然也是冲着他们而来啊!
  “孙氏?可是金孙玉林的那个孙家大老爷?听闻雍阳、雍安、雍如那三郡……孙家的田都看不到边哩!孙家老爷真肯发善心叫咱们白赁了种?”
  那喊着口号的小子耳朵多尖哪,立时转过头来笑眯眯地道:“我家大老爷要给家中积德哩,去岁看着亭州北边实在艰难, 咱们府里一冬都在雍阳、雍安、雍如三郡城中施粥,老爷实是再是心善不过, 如今都开春这么些时日了, 看着还有这么多百姓靠做工糊口,实是心中不忍,才特特地划了些田地出来, 不收赁金供大家赁了种,好叫大家伙有个营生。”
  人群登时嗡嗡就议论开了,孙氏确是亭州地界的老世家,名气极大,声誉也好,若说是孙家的大老爷愿意给他们赁地种,那确是大家伙都相信。
  登时有人就嚷嚷着问道:“真的不收赁金?真的假的啊?我们村里的那些员外大老爷,收租都收得狠着哩!你们莫不是诓我们,转头又要收租?”
  那小子登时笑了:“我当着这么多乡亲当街说了的话,怎敢不做数!我们孙家自然是一口唾沫一个钉!不过是些赁资,还不值得我们出尔反尔,没得丢了我老孙家的人呢!”
  众人登时哄笑。
  关大郎眉头紧皱,登时不乐意地朝方才问话的人大声道:“二牛!你可不要犯糊涂!”
  此人是他同村的人,关大郎觉着自己实在是有义务矫正他们这点短浅的眼皮子:“赁的地就算不收你赁金,可终究不是你的,三年不收赁金,三年后哩?”
  二牛登时面色讪讪:“我只是问问……”
  关大郎正色道:“都护府分给咱们的地,白纸黑字是咱们自己个儿的!可传子孙家业!就是以后身子埋土里了,也对得起后人的那点烟火不是!”
  先时瞧着有些意动的人群登时安静下来,关大兄说的话在理,大家伙都不傻,先时安民官询问他们留下来的意愿时,其中利弊大家就已经反复权衡过,回到家乡自然是可以赁地,似别人一般岁岁交租、勉强糊口是不难的,只是难免要看地主脸色,逢年过节甚至少不得打点,有的甚至还要征发他们的劳力去做地主家里的活,因为赁着别人的地,还不敢有怨色。那日子岂是好过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