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3 / 4)
上次来书店买习题的时候书店里没多少人,这次过来里面挤得很。只是人家来买的不是习题册,是一本本红壳的伟大领袖语录。
来买语录的不止有学生,还有轮休的工人等。
他们县城不大,语录存量不足,哪天有货了,一早就会被人抢着买,没两小时准能买空。买不到的只能眼巴巴等几天。
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的读语录的风尚,在县城里,身上没本语录,是要被人耻笑的。
董馥梅见着这情况,微微蹙眉,想着自己要不要也去抢几本语录。在这生活这么久,她知道紧随上面的指令很重要,要是人人都拿着红皮书,就她家没有,她家肯定讨不了好。
或许是她盯着被哄抢的红皮书架久了点,有个青年误会她是想抢抢不到,红着脸举着一本红皮书递到她面前:“那个,我抢了两本,分你一本吧。”
青年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见到美人有难,忍不住拔刀相助罢了。只是他这两本一本是给自己抢的,一本是帮在工厂上班没空来的表哥抢的,就这么分出去一本,也不知道他之后得怎么交差。
青年比自己小了得有十岁,董馥梅看他也是和看孩子一样,便不拒绝他的好意:“那就谢谢了,我正想着怎么能买到呢。”
“不,不客气。”青年羞涩的笑。
笑完就紧紧抱着剩下的一本又扎回了人群中,想来是还想再抢到一本好给表哥交差。
可惜出来容易进去难,没等他挤进去,红皮书就买完了,还有人想抢他手上的呢。
☆、第42章 买书
没买习题册先拿到了一本红皮书。董馥梅没急着翻看这是什么宝贝, 抓着书本就到习题册区。
比起红皮书架, 这里冷清的很。
上次来还有小猫三两只,现在什么人都没了。
见这情况, 本来只打算拿初中数学练习册的董馥梅鬼使神差的将架子上所有种类的练习册并学习资料都拿了一本, 连高中的也没放过。
书店不大, 拥有的资料书不怎么丰富,每本书最厚只有三分,薄的三厘不到。但百来本垒起来也足有大半个人高。
看着自己挑出来的书堆, 董馥梅觉得自己干了件傻事。
从她将书一点点垒起,拿不住放在地上接着垒的时候书店店员就关注到她了。见她拿了这么多, 不免也要多问一句:“这些你都要?”
拿都拿了, 董馥梅自然不会放回去。只是这么多书不好拿, 就道:“都要的,售货员同志我能不能先把书放这,我去供销社买根绳子来绑。”
店员摆手:“不用麻烦, 你要是都要,绳子店里有。新书运来上面也是绑着的,那绳子可结实了。”
“那成,麻烦你帮我算算这些要多少钱。”
每本书价格不同,几毛到几块的都有,店员点了半天,又打着算盘算了好一会儿才算清楚:“总共是一百四十三块七毛五分钱, 你确定你这些都要?”
差不多一百五, 都能买辆自行车了, 把这么多钱全拿来买书这事在这小县城里不是少见,而是根本没有过。店员忍不住再确定了一遍。
“都要。”
似是看出了店员的惊疑,董馥梅解释了一句:“家里孩子多,都爱学习,这些他们都用得上。”
店员对董馥梅看上去年纪轻轻就有要用到高中教辅的孩子有些惊讶,但想着她说的孩子可能是指弟弟妹妹就没问,反倒问了另一件事:“学校不都停课了吗,你家孩子在哪读的,竟然没停课?”
城里停课的消息,乡下人没特地关注怎么可能会知道。董馥梅也是头一回听说城里停课了,心里一惊。不过嘴上答的流利的很:“就是停课了才要买书回家去自学呢。学校不上课了又不是说家里不能学了,你说是不是?”
行是行,可学生不是忙着闹革命嘛,还有自学的功夫呢。
心里肺腑着,店员嘴上笑着应了是,还找来细麻绳将书给捆成了两大捆。 ↑返回顶部↑
来买语录的不止有学生,还有轮休的工人等。
他们县城不大,语录存量不足,哪天有货了,一早就会被人抢着买,没两小时准能买空。买不到的只能眼巴巴等几天。
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的读语录的风尚,在县城里,身上没本语录,是要被人耻笑的。
董馥梅见着这情况,微微蹙眉,想着自己要不要也去抢几本语录。在这生活这么久,她知道紧随上面的指令很重要,要是人人都拿着红皮书,就她家没有,她家肯定讨不了好。
或许是她盯着被哄抢的红皮书架久了点,有个青年误会她是想抢抢不到,红着脸举着一本红皮书递到她面前:“那个,我抢了两本,分你一本吧。”
青年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见到美人有难,忍不住拔刀相助罢了。只是他这两本一本是给自己抢的,一本是帮在工厂上班没空来的表哥抢的,就这么分出去一本,也不知道他之后得怎么交差。
青年比自己小了得有十岁,董馥梅看他也是和看孩子一样,便不拒绝他的好意:“那就谢谢了,我正想着怎么能买到呢。”
“不,不客气。”青年羞涩的笑。
笑完就紧紧抱着剩下的一本又扎回了人群中,想来是还想再抢到一本好给表哥交差。
可惜出来容易进去难,没等他挤进去,红皮书就买完了,还有人想抢他手上的呢。
☆、第42章 买书
没买习题册先拿到了一本红皮书。董馥梅没急着翻看这是什么宝贝, 抓着书本就到习题册区。
比起红皮书架, 这里冷清的很。
上次来还有小猫三两只,现在什么人都没了。
见这情况, 本来只打算拿初中数学练习册的董馥梅鬼使神差的将架子上所有种类的练习册并学习资料都拿了一本, 连高中的也没放过。
书店不大, 拥有的资料书不怎么丰富,每本书最厚只有三分,薄的三厘不到。但百来本垒起来也足有大半个人高。
看着自己挑出来的书堆, 董馥梅觉得自己干了件傻事。
从她将书一点点垒起,拿不住放在地上接着垒的时候书店店员就关注到她了。见她拿了这么多, 不免也要多问一句:“这些你都要?”
拿都拿了, 董馥梅自然不会放回去。只是这么多书不好拿, 就道:“都要的,售货员同志我能不能先把书放这,我去供销社买根绳子来绑。”
店员摆手:“不用麻烦, 你要是都要,绳子店里有。新书运来上面也是绑着的,那绳子可结实了。”
“那成,麻烦你帮我算算这些要多少钱。”
每本书价格不同,几毛到几块的都有,店员点了半天,又打着算盘算了好一会儿才算清楚:“总共是一百四十三块七毛五分钱, 你确定你这些都要?”
差不多一百五, 都能买辆自行车了, 把这么多钱全拿来买书这事在这小县城里不是少见,而是根本没有过。店员忍不住再确定了一遍。
“都要。”
似是看出了店员的惊疑,董馥梅解释了一句:“家里孩子多,都爱学习,这些他们都用得上。”
店员对董馥梅看上去年纪轻轻就有要用到高中教辅的孩子有些惊讶,但想着她说的孩子可能是指弟弟妹妹就没问,反倒问了另一件事:“学校不都停课了吗,你家孩子在哪读的,竟然没停课?”
城里停课的消息,乡下人没特地关注怎么可能会知道。董馥梅也是头一回听说城里停课了,心里一惊。不过嘴上答的流利的很:“就是停课了才要买书回家去自学呢。学校不上课了又不是说家里不能学了,你说是不是?”
行是行,可学生不是忙着闹革命嘛,还有自学的功夫呢。
心里肺腑着,店员嘴上笑着应了是,还找来细麻绳将书给捆成了两大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