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永乐帝还像用太子的瘸腿试探一下外面的反应,让事情发酵,好看清每个人的立场,可是短短几天两个公主都上书了,再这样放任下去,可能弄巧成拙,割裂臣子和皇室。
  还是得用雷霆手段表明皇帝的立场,别让那些人有废太子的想头。
  永乐帝当即传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进宫,都没见这两个女儿,也没教训她们,直接要两个女儿去了柔仪殿梓宫那里,把仁孝皇后编写的《内训》抄十遍。
  自己生的,总要给点面子,让她们晓得分寸就行。
  至于群臣上书,永乐帝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所有上书要废太子的,全部罚了半年的俸禄,并在大朝会发表讲话:
  “……一国储君好坏,不在外表,而是内在德行与能力,太子宅心仁厚,勤勉努力,且孝顺父母,仁孝皇后生病时,太子求医问药,从无懈怠。如今太子虽有不良于行的病症,但瑕不掩瑜。如再有人以不良于行为由要求废太子的,先去领五十板子。”
  永乐帝的雷霆手段之下,朝野终于清静了,晓得太子虽整天像个不倒翁似的晃晃悠悠,一副随时要倒的样子,其实位置稳得很。
  太子因祸得福,瘸了腿,东宫的位置却比任何时候都稳当。每次上朝都由两个太监扶着,一瘸一拐坐在宝座上,堪称大明奇景。
  第224章 科目一
  太子他又躺赢了。
  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对太子的看法。他什么都没有做,没有发动东宫左右春坊的学士们上书为他辩解,他甚至连自辩的折子都没有写,永乐帝就铁了心的护着他。
  他体胖、腿瘸、不良于行,有损大明天朝上国的形象,朝廷几乎一边倒的要废太子,但永乐帝坚持说他是个好太子,别人有什么办法?
  老朱家的事情,当然是皇帝自己说了算。
  为此,皇帝甚至把罚了两个心爱的公主去柔仪殿抄写《内训》,谁的脸能比公主大?
  于是乎,大张旗鼓的废太子风潮就像皮球,永乐帝拿针一戳,就泄气了,只剩下一张肉塌塌的皮囊。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抄书,手都快抄断了,书卷在案头高高堆在一起。
  目前皇室里,永安公主是老大,永乐帝和仁孝皇后第一个孩子,结婚也最早,驸马是广平侯袁容,幸亏她生的早,从燕王府出嫁,避免了被扣在京城当人质。所以永乐帝前头五个孩子,只有永安公主一直陪在身边的,受着父母呵护,她对两个弟弟之间的暗斗一直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但是老二永平公主和老三安成公主就不一样了,这两个公主当年和太子与汉王一起留在京城为人质。
  两个小少女正是叛逆的年龄,大哥朱高炽总是教训两个妹妹要贤淑,要隐忍。二哥朱高煦不会拒绝两个妹妹的任何要求,偷偷带着她们跑出去玩,捎带什么东西,有时候受了委屈,也是二哥为她们出气。
  大哥每次都给二哥求情、搞危机公关,回来后责备她们不懂事,给燕王府招祸。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自然和二哥朱高煦比较亲密了,觉得大哥太胆小懦弱,只顾自己,不敢为她们出头。
  后来永平公主被高祖皇帝赐婚给了李让,夫妻两个一起回到北平,靖难之役打响,建文帝要李让父
  亲劝降,李让认同拒绝,愤怒的建文帝将李家灭了全族。
  哀兵必胜,李让发誓为家族复仇,和汉王朱高煦一起南下靖难之役,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加上永平公主最崇拜二哥,这对夫妻就成了汉王朱高煦的铁杆粉丝,追随到底。
  安成公主也是如此,永乐元年赐婚给了西宁侯世子宋琥,宋琥出身将门,祖先也是凤阳人,家族世代镇守西北,可谓是满门忠烈,汉王朱高煦在军中威望极高,宋琥和擅长军事的汉王惺惺相惜,对身居深宫的太子无感。
  这对夫妻因而也成了汉王的一大助力,只要汉王一个眼神,就能为其冲锋陷阵,抄书就更不在话下,
  十本《内训》抄完,两个公主的心还是向着汉王。
  张淑妃奉上命过来收作业,身为庶母,她正值双十年华,比这两个公主的年龄还小,不过张淑妃出身将门,前凸后翘大长腿,气质上并没有被公主压下去。
  没有人会喜欢亲爹的小妾,尤其是隔壁大殿还停着亲娘的棺材。
  安成公主说道:“张淑妃,书已经抄完了,告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