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堂和民间都静悄悄,姚千枝还对豫亲王发了波檄文——孟央亲自捉的刀……
  毕竟,他那世子楚敏造.反了,他本人还派兵出封地,一直驻扎相江口,眼看就没安好心,做为大晋摄政王,铁铁的‘忠臣’,姚千枝肯定不能不管啊!!
  派了使臣前往寻问,人家豫亲王要‘清君侧’,打的还是除‘妖太后’的旗,如今还要顺便灭灭姚千枝,都被人家当成‘邪妄’要铲除了,她当然就没客气,直接用朝廷的名义发了檄文,通传天下……
  孟央是个才女,这点毋庸置疑,只是她写那东西一段儿一段儿的,各种引经据典。姚千枝其实没太看懂,不过,据说豫亲王瞧了她的檄文,当时就气撅过去了,这消息,到是挺让人振奋。
  姚千枝很好奇,就寻着姚千蔓,俩人私下观摩研究了一下,发现确实骂的挺狠……
  其内容——用她俩浅薄的知识点来翻译,孟央首先骂了豫亲王亲妈,说她:“常侍内监、并做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他生母乃宫人出身,昔日认过个太监当干爹,又因此而骂他:“阉乱遗丑,本无懿德,狡锋协,好乱乐祸。”
  随后,大篇幅指责他‘数宗忘本’,好端端的造.反,大晋祖宗都不会放过他,最后,大义凛然的收了尾,言他:“枉活四十有八,一生未立寸功,不过潜身缩首之辈,趁帝危而生乱,断脊之犬,禽兽食禄,竟还敢狺狺狂吠,天地人间,从未有过如此厚颜无耻之辈……”
  孟央是真的狠,豫亲王被气的原地昏死,说是病了好几天,连相江口的豫州军都退了十里地,这份儿好舌头,真是让姚千枝和姚千蔓望而生畏~~
  捆一块都骂不过她~~
  托孟央的福,豫亲王被暂时喷退了,姚千枝有时间整合势力,将燕京彻底收进囊中,每日大朝会,她高坐朝堂,俯视群臣,眼见位列朝班的‘自家人’越来越多,莺莺燕燕,处处红翠……真是满眼的欣慰啊。
  这都是她的基础,她的底蕴,是她能在燕京高坐,安安稳稳当这个摄政王的根本。
  不过,姚千枝能这么悠闲的朝堂当政,除了有姚家军支持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皇帝的‘倾情配合’。
  自大婚那天被徐令紫一个头锤顶吐血,小皇帝就一直没有醒过来,这其中,唐暖儿自然功不可没,但……在姚千枝刚刚平完乱,还没能跟内宫彻底联系上之前,她那通儿一喂到底的操作,没彻底把小皇帝喂驾崩,也算是天幸了!
  不过,因为他一直昏迷,且朝堂明显被姚千枝把握,韩载道领着韩家满门直接‘神隐’了,等闲连门都不出,韩太后就有点急了,既心疼儿子还担忧局势,她情绪就有点失控,非强硬着把小皇帝接进慈安宫照顾,对此,姚千枝没什么意见,反正,就小皇帝眼前这状况,基本谁都治不了了!
  没遭受阻止,顺利把儿子接到身边,慈安宫里进了‘外人’,皎月公子行事就很不方便了,尤其,眼见儿子病成这样,韩太后心疼的不行,哪还有闲心弄什么‘花花玩意儿’,一时间把爱宠儿们全抛开了,没了皎月,姚家军对慈安宫的消息把控,就没有那么严密~~
  当然,这不是说除了皎月,她们没在韩太后身边安钉子,但……宫女太监怎么能跟枕边人比,亲密度都不一样!!
  慈安宫住进个小皇帝,结果闹皎月公子进不得院门儿了,这事实真让人有点心塞头疼,不过,唐暖儿及时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做为‘告密者’,顺利让韩太后渡过一‘劫’,唐暖儿在后宫的处境好了不少,且,有姚青椒明面扶持,她还照顾过小皇帝,自然傲视群妃,连韩贵妃都力压下来了,活的还挺滋润。不过,霍锦城进得京来,肯定不忍心让外甥女就这么孤老后宫,正各种起飞智,想把从宫里‘弄’出来,谁知……
  许是见天儿下药,对小皇帝做些小手脚——如掐、打、骂……什么的,做出了感情,小皇帝一搬进慈安宫,唐暖儿居然还挺‘舍不得’,直接就跟进去了!!
  她素来脾气软弱温和,还是‘自己人’,韩太后乐得多个人照顾她儿子,没有不应允的道理,便把慈宫侧殿收拾出来,安置了她。
  德妃乃四妃之一,宫里那是高位,且,小皇帝后妃不多,就那么零星几个,霍锦城想把外甥女‘弄’出来,本就挺不容易了,唐暖儿还住进了慈安宫,韩太后眼皮底下,这就更增加了操作难度,偏偏,她还是自做主张,霍锦城和姚青椒还是从皎月公子那儿得着的消息。
  这真是……有点砸锅!
  ——
  十月下旬,金秋炫丽。
  御花园里,唐暖儿缓步慢行宫道里,微微抬头,试了试额头细汗。
  “娘娘,您累了吧?要不歇会儿?”她身侧,打扇的小宫女见状,忙关切道。
  唐暖儿微微喘出口气,点了点头,“嗯。”
  “前头有璃琉亭,您到那儿?”小宫女抬手一指。
  唐暖儿就瞧了眼,见不远处假山旁正有个小小凉亭,便应了一声,“好。”
  小宫女伺候着她往前走,几人来到凉亭内,安顿着坐了下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