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农业计划(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詹姆斯不慌不忙的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一边在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一边又要稳定粮价,看上去似乎互相矛盾,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矛盾!
  提高粮食产量,我们并不是打算靠单纯的提高种植面积来实现,而是更多利用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来完成。
  殖民地上的土地面积虽然广阔,但短期内是不可能全部开发出来的,考虑到地理条件的不同,农业认为在这些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更加合算。
  在粮食亩产上,我们要比农业技术发达的法国低了近百分之十五,这个差距还是我们推广新农业技术的结果,在二十年前我们的粮食亩产还不到他们的三分之二!
  新技术的推广,还有利于农民增收,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而保护粮食价格,这个问题就更加简单了,国际上粮食价格风云变幻,这个高低起伏不定,我们必须要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不能因为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大跌,就让他们破产吧?
  作为现在欧洲第二大粮食出口国(现在第一是奥匈帝国,毛熊最近没空种田),我们自然也要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了,否则英法殖民地粮食产量发展了起来,我们这一块儿的产业链就没了。
  虽然表面上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在不断攀升,不要忘了我们的人口也在快速增加,十年之后我们的刨除增长的内需之后,对外出口粮食的增加量,并不会出现太高的增长量,依然会在国际市场的承受范围之内!
  因为执行粮食保护价增加的财政开销,我们还可以在后面的粮食流通环节,通过税收的方式给赚回来,这个就涉及到一系列的经济学问题了。”
  现在保加利亚粮食的主要出口国就是意大利和德国,由于世界大战的关系,他们的购买力大大降低了,保加利亚农不得不根据他们的购买能力调整种植的农作物。
  比如说:现在更加廉价的土豆,黑面包已经成为了他们餐桌上的主食,那么保加利亚农民就不得不种植这些农作物,取代了原来的小麦。
  作为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必须要时刻关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风云变幻。
  供大于求就可能价格大跌,甚至是卖不出去;供不应求虽然可以短期提高价格大赚一笔,但是英法殖民地都不缺耕地,在利润的刺激下,资本家们一旦将这些地区开发出来,各大粮食出口国都不要想过好日子了!
  见提问的青年已经回道了位置上,劳力士多德又开口说:“会议继续,老规矩,还有疑问的请举手!”
  刷刷的一群人把手举了起来,劳力士多德继续说:“第二排最中间那一位老先生请发言!”
  随及这位老者开口问道:“詹姆斯先生,我不明白政府为什么要花大代价搞节水化农业?
  既然当地缺水,我们就不要发展农业好了,保加利亚这么大的国土,在哪儿发展农业不可以,为什么一定要去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搞?”
  詹姆斯不慌不忙的说:“这个问题和工业发展有关系,确切的说还是石油工业,目前我们国内的石油公司已经在上述地区勘探出了石油。
  我们都知道石油开采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当地又要增加几个城市出来。
  这些人的吃饭问题,我们政府就必须要进行解决,如果从别的地方运过去,小麦、土豆还可以,但是蔬菜、肉类就很麻烦了。
  这需要增加大量的冷冻设备,并且无法保障菜品的新鲜。从经济上出发,我们利用当地的资源实行自给自足,还更加的合算!”
  老者满意的点了点,然后坐了下来,作为老一辈,在他看来政府做事,只要有目的就好,最怕就是瞎折腾。
  劳力士多德又开口说:“会议继续,有疑问请举手!”
  停顿了一下,他又开口说:“第六排右边第二位先生,请发言!”
  中年男子站了起来,有些犹豫的说:“尊敬的詹姆斯先生,我对政府加大对农业上的投入非常的不解!
  未来十年之内,政府在农业上的投入居然高达三十六亿列弗?这笔钱如果投入到工业上,或者是教育上,我们的收益不是更大么?
  从现在的投资回报率上来说,农业上的投资,都属于长期性的投资,并且带来的利益也不是立竿见影的!”
  詹姆斯微笑着说:“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就是一个例子,同盟国与其说是被我们打败了,不如说是被自己饿跨了的!
  保加利亚作为一个粮食出口国,在世界大战最紧张的时刻,我们都没有饿过肚子,而其他交战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饥荒。
  即便是大英帝国,在1917年也出现了饥荒,最危机的时刻,国内的粮食储备仅够国民食用三个半星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