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商千金 第2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明白后她同样朝左侧看去,这会墨大儒神色有些僵硬。
  “此事的确是老朽……思虑不周。”
  想到太上皇曾经的知遇之恩,墨大儒到嘴边的“迫于无奈”咽下去,然后将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不过他绝非鲁莽之人,昨日应承平王时,他心下已思虑周全。
  “不过……”
  “墨大儒不必如此,阿瑶生性愚钝,您肯纡尊降贵收我为徒,这已经是天大的荣幸。至于沈家姑娘,一来方才在府门前您已经说过公道话;二来一样米养百样人,同样读圣贤书的,有人为翩翩君子、治世能臣、但仍不乏有人成为奸佞小人、衣冠禽-兽,难不成这等不同还能怪到书头上。圣贤书如此,传授圣贤书的夫子更是如此。”
  搜肠刮肚终于将意思表达清楚,阿瑶趁热打铁,拱手左右作揖,她尽量让自己神情便得郑重,“空海大师、墨大儒,若你们不嫌弃,阿瑶愿同时拜你们为师。”
  空海大师自是乐见其成,目光看向后面冷脸的玄衣少年,他只觉悬在心头的大石落了地。
  墨大儒此刻更多地则是感慨。
  “一样米养百样人,这话说得没错。”
  半生沉浮于名利场,除去沈墨慈外,他还有很多同样抹不开脸面收下的徒弟。其中虽不乏少年英才,但更多地则是斗鸡走狗的纨绔之辈,这些人平日没少作奸犯科。
  这两日解开阿淑谜题、幡然醒悟后,他最后悔的便是此事。年富力强之时,他非但没有沉下心来做学问,反倒做了这些蛀虫的庇护伞。
  后悔之情排山倒海般袭来,日夜噬咬着他的心。而如今胡家姑娘这番话,却让他再度豁然开朗。同一师傅传授同样课业,为何有人成了少年英才,有人却变成纨绔子弟?虽然悔恨之心尚不能完全消弭,但他却已明悟,自己不该再纠结于这等无干之事。
  心下对阿瑶多了三分感激,定定神,再次开口时,他却是看向胡九龄。
  “胡老爷一片慈爱之心,老朽又怎会责怪。也怪老朽没有说清楚,有些事胡老爷委实不必担忧。欲收胡家姑娘为徒的,乃是老朽发妻。只是她三年前已亡故,有些东西需得由老朽代为传授,名义上胡姑娘与沈姑娘并无丝毫关系。”
  原来是这样,胡九龄长舒一口气。
  还有这等好事?她已经做好了喊沈墨慈师姐的心理准备,听完此言心理压力骤减,连带着整张小脸都明亮起来。
  心头大患解决,阿瑶拜师之事终于敲定。
  胡九龄也彻底转变态度,对着爱女两位份量不轻的师傅,他做足了为人父应有的尊敬姿态。命令丫鬟重新换上茶点,坐在下首他陪两人聊起来。经商之人,察言观色早已成为本能,加之他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识不俗,两相结合这会与二位老者攀谈起来,他竟丝毫不落下风。
  片刻前尚还惨兮兮的三剑客这会越聊越投机,在靠门比较近的地方坐下,余光撇着双眸晶亮的小丫头,陆景渊拧眉。
  刚开始他先入为主,认为那丫头在书院针对沈墨慈,不过是因对宋钦文的爱慕和占有欲而生的嫉妒之心。可几番试探下来,无论是书院肚兜、还是山路上的攀谈,她对宋钦文好像并没有前世他所见那般上心。
  若真如此,她为何这般针对沈墨慈?
  心下某个念头一闪而过,快到他完全抓不住。可他有预感,那便是事实真相。
  几次试图回忆都想不起来,他也就暂且搁下此事。那丫头对宋钦文的感情不够深,知道这点对他来说已经足够。想到这他唇角微微勾起,凝神倾听胡九龄说着阿瑶童年趣事。
  随着他的说辞,他脑海中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扎着两个小啾啾的胖娃娃抱着等身高的兔子布娃娃,迈着小短腿跑在九曲回廊的木桥上。因为跑得太急她摔倒,圆滚滚的身子与布娃娃滚作一团。
  呆丫头,真是从小就呆。心下腹诽,他周身气质逐渐趋于平和。
  厅堂内气氛一派和乐融融,没多久就连宋氏也强撑着赶过来。
  昨日拜佛时她受了点风,清早起来有些头晕,加之多年体虚,听闻杨氏母女来闹,极力抹黑阿瑶名声,不解、气愤、忧虑等种种不良情绪齐齐涌上心头,她直接晕了过去。待她醒来后,回想下被一贯信任之人怨恨、拖后腿时五内俱焚之感,终于体会到阿瑶第一日从书院回来、诉说所受委屈而被她质疑时是怎样的感觉。
  感同身受之下她终于大彻大悟,弥补之心空前强烈,不顾身体虚弱她叫来下人问明白府外之事。
  得知风波已过,庆幸之余她又有些遗憾。在阿瑶需要她的时候,她又一次没出现在她身边,她简直枉为人母。
  “伺候我梳妆、更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