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0)(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进了御书房,他将这句话对赵璋又说了一遍,后者冷笑道:那些老东西看你不顺眼的时候还需要理由吗?你一个小小的五品官,他们哪都能给你使绊子。
  沈嘉见屋里没别人,走过去跨坐在他腿上,安抚地亲了他一口:他们现在想看我出丑呢,哪里会使绊子,我就是要让他们看看,不作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而且我是真的觉得有必要普查人口丈量土地,以往的数据到底有几分真实也不知道。
  这可不是小事,没有一两年根本做不出完,还得保证地方的官员积极配合,否则照样随便送个数上来。
  科举制度选出来的官员文采斐然,但处理政务未必需要这些文采,多少文官一开口就是之乎者也,引经据典,文教礼数比谁都周全,可他们却一点不懂庶务,这样的人如果放到地方会发生什么?
  赵璋靠在龙椅上,捏着他官帽的一端把玩,青色的官服特别显白,沈嘉眉清目秀,肤色白皙,这样穿别有一番韵味,让人忍不住想撕开他的官服就地正法。
  咳,你这话可小心别让那些老学究听到,否则就是一场动荡,你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连科举都想改革了,是不是哪天你看朕不顺眼了,也想动一动朕的皇权。
  沈嘉从他腿上下来,恭恭敬敬地站到一旁,我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啊,再说了,动了你的皇权对我有什么好处?我男朋友是皇帝才能罩着我啊。
  算你识相,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别太心急,你替朕想个法子,让那群老狐狸同意曹瑞文任顺天府尹一事,那对你将来变革会有好处的。
  顺天府尹被革职许久了,赵璋想让曹瑞文接手,但内阁不同意,这件事便一直搁置至今,顺天府如今是通判暂代府尹一职。
  皇上为何非他不可?连升三级虽然不是没有先例,但曹瑞文没有特别出色的业绩,内阁反对也是可以理解的。
  顺天府尹是个得罪人的位置,换谁坐都坐不稳,曹家有军权,镇远侯府在长安也是一等一的门第,那些想以势压人的就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了,你想做的许多事情都得靠地方官府配合才能完成,顺天府就是最好的试点。
  沈嘉没想到他是这么想的,心里有些感动,他红着脸说:其实我也没那么大的野心,并不是总要改变什么,只是想将现有的制度更完善一些,就像今天的事情,我是真的觉得减税这样的大事不该如此草率做决定,皇上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天下社稷,做任何决定都应该深思熟虑才行。
  赵璋叹了口气:是朕鲁莽了,但你可知道,今天这事传出去后,百姓们会如何议论你吗?
  沈嘉愣了愣,他压根没想到这一点,如果百姓们知道是他阻止了皇上减税的意图,那他真的要成全民公敌了。
  赵璋弹了弹他的额头,笑骂道:下回你也不能如此鲁莽,真有反对意见私下告诉朕,朕如果做错了一定会尽量纠正,免得你成了坏人。
  沈嘉将脑袋靠在他肩膀上,摇着他的胳膊说:那这回的事
  哼,放心吧,朕会安排的,金銮殿上发生的事要想传出去也没那么容易。
  沈嘉想了想曹瑞文那件事,说:其实曹瑞文有家世有才学,连升三级也不是不可能,曹家人脉广,一个顺天府尹而已,只要曹世子出面,内阁肯定也要给几分面子的。
  可是曹家并没有因此有所动作,你觉得是因为什么?
  也许是想看看皇上对曹瑞文的看重程度?曹瑞文在刑部业绩斐然,升职是迟早的事,曹家并不急,顺天府尹这个位置他们未必很想要。
  赵璋点点头,对有些人来说,顺天府尹位高权重,但对于世家大族来说,这确实是个鸡肋,容易得罪人不讨好。
  如果曹瑞文自己并不想调任,你想怎么做?
  那可由不得他。赵璋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打发沈嘉出宫去。
  沈嘉刚回到户部就被周尚书喊去了,进门就发现左右侍郎都在。
  周尚书冷着脸,沈大人想好怎么做了吗?
  沈嘉恭敬地回答:回大人,下官并没有什么好方法,只尽力去做。
  呵呵,现在的年轻人啊,自负过头可就不好了。蒋侍郎摇摇头,对他说:既然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了,你说的建议也不错,如果能做好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完不成认个错就是了。
  宁侍郎问:可要给你再安排些人手?
  沈嘉想了想,说道:会计司应该能抽调出一半的人出来,人数也许够,但如果能借用两名户籍司和土地司的同僚协助就更好了,或者,大人可以让这两部主事来完成此事,我会计司从旁协助。
  沈嘉是怕自己抢了别人的功劳,反正都是做事,谁做主都一样,但周尚书可不这么想,怀疑他是想推卸责任,当即就反驳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