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大人今年近五十了,有些看不上沈嘉这样的年轻人,有些事情必须是经验越老做的越好,当即说:沈大人年轻不知轻重,不如先在一旁学习,我与杨大人都有用熟了的小厮,配合更默契些。
  沈嘉没有与他们争一时长短,点头说:也好。
  等工具都准备妥当,大家移到隔壁,将古籍放在工作台上,小心翼翼地剪开装订线,其实过了这些年,线已经基本霉烂了,只留了一部分卡在书里。
  吴大人先用镊子分开书页,每一页都进行的很困难,稍有不慎就有毁损,才翻开两页,他已经满头大汗了。
  毕竟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使,吴大人将镊子交给杨大人,替换着工作。
  秦掌院还有事忙,也没有亲自动手,他离开后,沈嘉坐在一旁看着,也没有要帮忙的意思。
  两位大人见他乖觉,也就不去管他了,直到杨大人手一抖,弄破了一页纸,吓得面色发白,而吴大人的手还是抖的根本帮不上忙,沈嘉才站起来说:要下官帮忙吗?
  杨大人紧张地问:沈大人交个底,你懂修复古籍吗?
  吴大人问的直白些,直接问他:不如沈大人先告诉本官,修复古籍的方法,我们总不能将这么贵重的东西交给什么都不懂的人。
  沈嘉也不生气,走到工作台那,指着那本书说:一般年代已久的书籍都会有所损毁,例如受潮、纸质老化、污渍、虫蛀、霉烂、破损等,相应的要用托裱法、补书法、去污法,还要配合水洗、熨烫等
  两位大人一听就知道沈嘉是了解过的,心里有了底,追问:不知沈大人可曾动手修复过古籍?
  沈嘉诚实地回答:不曾修复过古籍,但是修过古画。当时那张古画还是他和赵璋一起修复的,至今还挂在他的书房里。
  那沈大人来试试?杨大人将位置让出来,他心想:不管行不行,上手试过就知道了,他现在的心境不宜动手,否则只会破坏好东西。
  沈嘉也不推让,他看了一眼桌上的工具,说:下官还需要几样东西。
  请说。
  沈嘉摸了那几把事先准备好的毛笔毛刷,说:还需要毛更细更软的笔和刷子,另外,吸水性强的纸张布巾也要几张,还有熨烫斗一个,大小不同的锤子几把,最好再准备一盆碱水。
  前面几样两位大人都能理解,但最后的碱水是什么?吴大人直接问出了疑惑,何为碱水?
  沈嘉想他解释酸碱度ph值,但估计他们很难理解,于是换了一种说法,酸性物质容易腐蚀纸张,加快纸张的老化,所以我们最好能给纸张脱酸,这就必须用碱水来中和纸张中的酸性物质,两位大人是否发觉,醋滴在纸张上,纸张坏的极快,而肥皂水则不会。
  两位大人恍然大悟,果真如此,沈大人奇思妙解。
  沈嘉称不敢,然后也向他们求教:下官对纸张研究不多,不知两位大人能否辨别出这本书的纸张是何种,我们最好找到一样的纸张来修补。
  吴大人越发肯定沈嘉是懂行的人,心里为之前刁难他的事情而愧疚,和颜悦色地说:我与杨大人看过了,这书应该是百年前盛行的竖纹竹纸,南方传过来的,因为物美价廉很受学子追捧,至今也在用。
  吴大人交代内侍去准备沈嘉要的东西,都不是难找的,唯一的熨烫斗是从尚衣局借来的,是给皇上和妃嫔制衣所用的。
  送东西来的小太监满脸疑问,不明白翰林院的大人要这物何用,还善心地说:几位大人若是有衣裳要修补或熨烫,可以交给奴才。
  大人们纷纷讪笑拒绝,不用不用,多谢公公。
  第十九章 恭送皇上
  沈嘉能在二十岁中状元,其耐力和定力肯定是很好的,他坐下来后,没急着去分页,而且把之前分下来的纸张先清理干净。
  古籍修复是个细致活,不仅考验人的定力,还要有一双巧手,沈嘉用毛刷清除页面上的灰尘和泥土,将能辨别出的字摘抄下来,吴大人见状主动接了抄写的活,杨大人也在一旁给沈嘉递递工具,顺便指导一番。
  沈嘉以前大致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但自己动手的次数不多,杨大人的悉心指导对他帮助很大。
  午时,有宫女太监送来膳食,沈嘉让他们将饭菜摆到其他房间去,免得不小心弄脏了书籍,当然,更主要原因是不想对着一本脏兮兮的破书吃饭,谁知道有没有病毒。
  吃完饭,吴大人主动要求替换沈嘉,沈嘉也不争,这活要全神贯注,坐久了确实疲劳,等两位大人换了一轮才轮到沈嘉继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