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什么!张之洞直接开枪杀了游(行)的学子文人?”某个文学大佬大惊失色。
  他早就知道那些青年学子不停的游(行),总会闹出事来,但是在他的预料当中,张之洞顶多也就拿警棍敲几个人的脑袋,抓一批人进监狱,然后他们几个文化大佬出面发个电报,写封信,或劝几句,或骂几句,张之洞终于会老老实实的放人的。
  没想到张之洞竟然二话不说,直接杀了。
  这和暴君胡灵珊有什么区别?
  华夏的民主,就这么艰难吗?
  “先生,门外有人求见。”仆人道。
  “什么人?”
  “是从美国回来的,叫常凯申。”
  美国?先见见吧。
  “先生,我此来,带来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先生的问候。”进来的光头青年微笑,“总统先生支持华夏的民主共和。”
  ……
  湖广称帝,上千向往自由和民主的、华夏最精英的文科学子血流满地。
  天下再次哗然,原以为华夏只有一个屠杀民众的胡灵珊,不想竟然又多了一个暴君。
  哪怕满清慈禧当政,也从来没有这么血腥的镇压过文人学子的示威。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清风不识字的满族都知道的道理,为什么曾经的满清重臣,东南支柱之一的张之洞,竟然反而不懂?
  更让人担忧的是,湖广民主新政府的颠覆,会不会是华夏处处称帝,处处称王的开始?
  难道华夏大地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统一后,又一次要走向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开毛玩笑!
  就在全国为即将的动乱忧心忡忡的时候,一则电报转移了全国的视线。
  胡灵珊通电全世界。
  “本帝要干掉印度,谁挡路就干掉谁!”
  连华夏都没有统一的胡灵珊脑子又一次进水了?
  正文 70.睁眼看世界
  华国宣布对印度开战, 英国政府和印度大佬们表示淡定。
  华夏人习惯了语不惊人死不休,动不动“将军危矣”,和街头算命的极其类似,又喜欢七拐八拐,端起个茶碗竟然不是请喝茶,而是送客, 因此不能从表面的言语去理解华夏人,必须进行深刻的科学解析。
  比如, 胡灵珊向印度开战, 可以解释为配合德国,战略牵制英国。但是,怎么打呢?
  要开打, 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两帮军队怎么面对面。胡灵珊的军队和印度不接壤, 简直是隔着千山万水呢, 胡灵珊的军队出发时养的猪仔, 等他们到了印度边境, 正好可以开吃大肥猪。
  这一点都不夸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