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瑪那絲線、善解人意的工程師(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是尼爾透過變數的測試-實作-再測試,慢慢將性質釐清出來,再歸納、再分類之後,才確定這種「瑪那屬性結構體」,以及「瑪那屬性魔力」的存在。
  剛穿越過來的尼爾原本以為「瑪那屬性魔力」是一種單純的「波動」,但在這半年的時間的實驗裡就漸漸掌握到了,「瑪那屬性魔力」的「波動」其背後就是「頻率同步」的一種現象。
  而尼爾之所以能夠將「波動」轉成「頻率」的理解,主要就是因為前世的科普知識的幫助!
  此時尼爾手掌探出的「瑪那絲線」,就是利用自身的「瑪那屬性結構」與周圍的「瑪那屬性魔力」共嗚後加以控制而產生的「凝縮狀態」。
  (嗯....透過回饋回來的頻率感受到這個金屬網的內部了....接下來就要開始設計函數與物件了....)
  尼爾現在想做的事,無疑就是看懂別人的程式碼,然後再進行修改。
  但是現在的尼爾若要修改這片金屬網內含的程式碼,是沒有恰當的工具的,因為這片金屬網目前內部的結構,看起來就像是一片雜亂無意義的二進制資料。
  但是所幸尼爾根據操作「瑪那屬性結構」所學習到的經驗,而獲得了能夠利用「頻率」來理解這些二進制資料的方法。直白的說就是「憑感覺寫程式」的一種技能!
  「憑感覺寫程式」其實是一個相當高階的軟體工程師的技巧。
  如果不是已經具備相當多的撰寫經驗以及實務經驗的人使用這個技巧,那只會寫出一個充滿著「BUG」的程式而已。
  雖然說尼爾的「前世」是一位40歲的軟體工程師,而軟體工程師又常常被人認為不擅長與人交際,但是明顯的是,尼爾並非在於此列。
  「前世」的尼爾由於對程式的理解已經達到一個極點,因此反而轉變為用程式去理解周邊所有事物。
  然而尼爾也發現到,其實程式與周邊所有事物,都擁有著相通的地方。
  因此才會出現像尼爾這樣一個善解人意的軟體工程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