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3 / 4)
“朕要你把命好好留着,等到七老八十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喝茶下棋,哪管他社稷江山。”昌隆帝已经开始在脑海里畅想他的养老生活。
“陛下,这可不太行。”花应庭嘿嘿一笑,“末将已经答应内子,等我们老了就陪她游山玩水,您要是不介意的话,倒是可以跟我们一起。”
昌隆帝:“……”
可是他怕卫明月当着他的面,拍烂一张桌子。
太子默默站在一边,见花应庭杯子里的茶凉了,还殷勤地上前为他换了一杯茶。
“这种事怎么能让太子殿下来做。”花应庭连忙起身双手接过茶杯。
昌隆帝笑道:“这孩子小时候你教过他,算起来就是你的晚辈,晚辈给长辈奉一杯茶有什么不能做的。”他偏头看了眼太子,儿子,为父能为你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将军,父皇说得是。”太子微笑道,“孤是您半个学生。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论起来孤也算您半个儿子呢。”
什么半个儿子?
他敢拿当今太子为半个儿子吗?
这又不是他女婿,民间只拿女婿当半个儿子的。
“太子殿下说笑了,末将不敢。”太子越礼貌谦逊,花应庭心情就越复杂,这么好的小伙子,若是被自家闺女给祸害了,他良心过得去吗?
自然是过不去的。
他端起太子亲手送来的茶喝了一口,冷热适中,茶味幽香可口,好茶。
太子微笑着看花应庭喝下半盏茶,笑容里满是愉悦。
“陛下,末将有个建议。”花应庭放下茶盏,见太子正微笑着看自己,赶紧回了一个笑容,才有些心虚地移开自己视线,看向昌隆帝:“只由末将担任统领,末将怕忙不过来,不如陛下再挑两个副统领?”
“爱卿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末将离京多年,对京城不太了解,陛下您这是为难末将了。”花应庭顿了顿,“不过,末将以为,康王可以担任副统领之一。”
康王胆小谨慎 ,在京城里没有多少存在感。但他有个优点,那就是陛下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太子收拾了几个圈地的贪官,康王就吓得把自家圈的地,散得干干净净,唯恐被责怪。
“康王?”昌隆帝沉吟半晌,“朕想想。”
第59章 文曲星庙
对于昌隆帝而言, 他并不在乎副统领是谁,但他也明白花应庭是一片好意。
让康王来做副统领, 是花应庭在向他表达忠心的立场, 而他为了让花应庭放心,思量再三, 同意了花应庭的建议。
至于他为何要思量再三, 不是因为他对花应庭有什么意见,而是康王这个人, 是个……找不到什么缺点,但也找不到什么优点的人。
先帝生前子嗣并不多, 沉迷妖妃之后, 对子女更是半点都不上心。康王是个爹不疼, 娘早死的小可怜,如果不是太后心善,时不时照应他, 说不定康王早就死在宫里了。
幼年一点都不幸福的宫廷生活,把康王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 这些年安安分分地蹲在京城,很是怕事。前两年好不容易学着别人圈了一点地,就遇到太子收拾圈地贪官, 吓得他连忙散了圈地,连夜跑到他面前请罪。
最让昌隆帝头疼的是,康王性格软,娶的王妃也是怕事的性子, 生的一对儿女也太过老实憨厚,一家人在京城里没有半点存在感。
像康王一家的性子,但凡遇到一个耐性稍差的皇帝,在京城里的日子就不会太好过。
当天昌隆帝就把亲自盖玺签字的调令发往康王府,整个康王府都慌了。 ↑返回顶部↑
“陛下,这可不太行。”花应庭嘿嘿一笑,“末将已经答应内子,等我们老了就陪她游山玩水,您要是不介意的话,倒是可以跟我们一起。”
昌隆帝:“……”
可是他怕卫明月当着他的面,拍烂一张桌子。
太子默默站在一边,见花应庭杯子里的茶凉了,还殷勤地上前为他换了一杯茶。
“这种事怎么能让太子殿下来做。”花应庭连忙起身双手接过茶杯。
昌隆帝笑道:“这孩子小时候你教过他,算起来就是你的晚辈,晚辈给长辈奉一杯茶有什么不能做的。”他偏头看了眼太子,儿子,为父能为你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将军,父皇说得是。”太子微笑道,“孤是您半个学生。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论起来孤也算您半个儿子呢。”
什么半个儿子?
他敢拿当今太子为半个儿子吗?
这又不是他女婿,民间只拿女婿当半个儿子的。
“太子殿下说笑了,末将不敢。”太子越礼貌谦逊,花应庭心情就越复杂,这么好的小伙子,若是被自家闺女给祸害了,他良心过得去吗?
自然是过不去的。
他端起太子亲手送来的茶喝了一口,冷热适中,茶味幽香可口,好茶。
太子微笑着看花应庭喝下半盏茶,笑容里满是愉悦。
“陛下,末将有个建议。”花应庭放下茶盏,见太子正微笑着看自己,赶紧回了一个笑容,才有些心虚地移开自己视线,看向昌隆帝:“只由末将担任统领,末将怕忙不过来,不如陛下再挑两个副统领?”
“爱卿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末将离京多年,对京城不太了解,陛下您这是为难末将了。”花应庭顿了顿,“不过,末将以为,康王可以担任副统领之一。”
康王胆小谨慎 ,在京城里没有多少存在感。但他有个优点,那就是陛下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太子收拾了几个圈地的贪官,康王就吓得把自家圈的地,散得干干净净,唯恐被责怪。
“康王?”昌隆帝沉吟半晌,“朕想想。”
第59章 文曲星庙
对于昌隆帝而言, 他并不在乎副统领是谁,但他也明白花应庭是一片好意。
让康王来做副统领, 是花应庭在向他表达忠心的立场, 而他为了让花应庭放心,思量再三, 同意了花应庭的建议。
至于他为何要思量再三, 不是因为他对花应庭有什么意见,而是康王这个人, 是个……找不到什么缺点,但也找不到什么优点的人。
先帝生前子嗣并不多, 沉迷妖妃之后, 对子女更是半点都不上心。康王是个爹不疼, 娘早死的小可怜,如果不是太后心善,时不时照应他, 说不定康王早就死在宫里了。
幼年一点都不幸福的宫廷生活,把康王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 这些年安安分分地蹲在京城,很是怕事。前两年好不容易学着别人圈了一点地,就遇到太子收拾圈地贪官, 吓得他连忙散了圈地,连夜跑到他面前请罪。
最让昌隆帝头疼的是,康王性格软,娶的王妃也是怕事的性子, 生的一对儿女也太过老实憨厚,一家人在京城里没有半点存在感。
像康王一家的性子,但凡遇到一个耐性稍差的皇帝,在京城里的日子就不会太好过。
当天昌隆帝就把亲自盖玺签字的调令发往康王府,整个康王府都慌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