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总不会就为过一下嘴瘾,痛打落水狗……呸,他才不是。
  “我早知晓,刘柱史是聪明人。”杨瓒拊掌,笑道,“很简单,我可以保你不死,平安送你抵达京城。”
  “你会这么好心?”
  恐惧无用,愤怒也是无用。
  刘庆干脆撕破脸,全无顾忌。
  “当然不会。”
  杨瓒承认得干脆,噎得对方直瞪眼。
  “我有条件。”
  “什么条件?”
  “两封上言。”
  说话间,杨瓒又取出几张纸,递到刘庆面前。
  端正的台阁体,横平竖直,平书纸上,很是赏心悦目。包含的内容,却是触目惊心。
  仅看半页,刘庆已冒出一头冷汗。
  看到最后,双手颤抖,衣领竟被冷汗溻透。
  第一百四十七章 针锋相对
  “弘治十五年,虏贼叩边大同。御虏官军,有冲锋破敌殒命者,斩获首级无明文,仅发身银三两。五成亦被贪墨,家小嗷嗷,衣食无着。”
  “有随军文书大义薄云,蔚县县丞伏节死义,血书上禀。未料无寇暴死,家人同辈牵累。此后数年未能寻得凶手,上疏一事,则不了了之。”
  “弘治十六年,虏贼再度扰边,袭大同隘口卫所,指挥领兵御敌,镇守亲上城头,拼死退敌,伤亡百余人。事达朝廷,以懈怠边防为罪,无功而有过。”
  “反有边镇州县官员,仅运粮数斗,无战得功。升官加赏,青云直上,立身朝堂,封妻荫子!”
  “有功不赏,无功显迹。其不公如此,人多觖望。”
  “今查大同两役,其贪墨赏银,冒滥纪功,非独一例。”
  “伏乞交科道官章劾,参洪武之法,永乐旧例,有功升赏,冒功究治……”
  刘庆抖着手指,将纸上内容看了一遍又一遍。
  冒领战功,贪墨赏银,事发即为流刑。依洪武之法,更是死罪!
  剥皮充草,砍头凌迟,大可任选一样。
  依此列成条陈,递送御前,大同京师,凡有牵连之人,都要得罪。
  当年经手之人,有人致仕,有人还乡,多数仍立身朝堂。
  兵部尚书刘大夏告老,左侍郎仍在。留在朝中的力量,实不可小觑。
  户部尚书韩文言行谦和,不遇库银之事,少与人交恶。但麻烦上门,同样不会客气。
  加上大同镇巡官,分润战功的边镇文武,经手赏银的府州县衙,为自保,必当联手施压,力度绝不会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