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事闻朝中,群臣议论纷纷。
  三省之地,貌似互不相关,仔细深想,不禁悚然。
  晋王,安化王,宁王。
  这三处,可都是藩王封地!
  内阁三位相公,六部几位尚书,全都有些拿不准,天子打的是什么主意。
  锦衣卫到底要做什么?
  如果要动藩王,也该选好时机。
  北疆战事未歇,情况依旧危急。纵有一场小胜,鞑靼终未全部退去,不可稍有放松。
  孝陵遇雷,南京都察院科道官上疏直谏,站在“道义”制高点,几要绑架两京官员。大有不随之进言,就会被打成奸佞之势。
  天子震怒,事情必须解决。
  三位相公商议,实在不成,先寻史雍几个错处,把他按下去,南京群龙无首,可以慢慢收拾。
  “劝天子向学,亲贤远佞,应为好意。然以圣人之德抚豺狼之辈,实滑天下之大稽!”
  “谁为贤,谁为佞?”
  “满朝君子刚正,则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我看未必。”
  李东阳说话,少有如此不留余地。
  实在是史都宪的奏疏,太不入眼。
  旁听过杨瓒几次讲习,难免受到影响。加上朱厚照登基以来,内廷朝堂的种种变化,李东阳的思想,不由自主开始倾斜。
  刘健只是皱眉,并未多言。
  谢迁则坚定站在李东阳一边。
  无他,史雍为表刚正,连谢丕一并弹劾。儿子被骂成奸佞,亲爹怎会坐视。
  避嫌?
  也要看看弹劾的是什么!
  如果谢丕被打成奸佞,谢迁岂能独善其身。
  上梁不正下梁歪,子不教父之过,一人犯法,株连全家。
  谢迁政治斗争经验过于丰富,想得深了些,甚至有五成以为,史雍弹劾谢丕是幌子,真正目标在他!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个南京的官,敢找阁老麻烦,想死还是想死?
  再者言,“清君侧”的打击范围实在太大。
  天子登基刚刚一年,这个时候下罪己诏,完全是在打内阁的脸!
  先帝重托,三人辅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