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未必。”
  “为何?”
  “蓟州战事传出两月,这个时候,岂会有商人往北?”
  虽说富贵险中求,危险系数也不能太高。
  这个时候往北,要么被鞑靼抓住,要么被视为奸细。下场都可能是脑袋搬家。
  为了金银,当真不要命了?
  “这些人九成是商人,却不是当下北上,更不是被鞑靼截住。”
  城下之人愈近,杨瓒眯起双眼,嘴角牵起一丝冷笑。
  “两位仁兄应未忘记,潮河所和密云后卫如何被破,磨刀峪和墙子岭,又是如何落到鞑靼手里。”
  “贤弟是说?”
  谢迁看向城下,眉头骤然拧紧。
  “他们是叛国之人?”
  “十有八九。”
  “这……不可能吧?”
  卸磨杀驴,未免太快了点?
  “为何不可能?”杨瓒侧头,笑意未达眼底,“鞑靼骑兵闯入我境,连下数堡,定对边军怀轻视之意,以为强悍无敌,密云怀柔如探囊取物。这些商人,自然没了用处。”
  不客气点说,都成鸡肋。
  在京城时,见过朵颜三卫的朝贡使臣,对草原上的邻居,杨瓒粗略有几分了解。
  壮汉们最注重实际和现实利益。
  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评说,全都不在乎。
  按照惯性思维,这些商人尽过“带路”之责,又被官府抄家,全国通缉,如过街老鼠,纵能活下去,也无法继续行商走私。
  再无多大用处,留着也是浪费米粮,不如发挥点余热,做探路的炮灰。
  作用不大,浪费边军几支箭矢也是好的。
  昔日情分?
  因向草原走私才破家灭门,走投无路?
  壮汉们分毫不予理会。
  真金白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情我愿的事,什么交情不交情!
  这样的事,谢丕顾晣臣不屑,却不是不能“理解”。经杨瓒三言两语,看向城下,表情中都是讽意。
  “背国之人,该当如此下场!”
  如果朝廷不义在先,无辜被官员欺压,还情有可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