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遵命!”
  舱门合拢,杨瓒翻过几张名帖,寻出一本簿册。滴水磨墨,官职姓名逐一录好,其后略加备注,日后当有大用。
  以晕船为名,刘瑾躲在船舱,非必要绝不见人。
  闻听杨瓒所行,翻来覆去想了几回,觉得不对。却始终想不出来,究竟是哪里不对。
  “刘玉,依你之见,杨佥宪这是什么意思?”
  刘玉面现难色,更夹杂几分羞愧。
  “回公公,草民亦不知。”
  事实上,刘玉斟酌数日,隐约猜到几分。可此事能想不能说,更不能当着刘瑾的面说。
  万一说漏嘴,刘公公对付不了杨御史,怒气没处发,调头来找自己,他冤不冤?
  故而,刘玉低头,只为让刘瑾相信,他半点不知,不能为刘公公解忧,很是愧疚。
  船停淮安府,刘瑾照旧躲着。
  杨瓒仿效前例,凡有官员来访,必接下拜帖,亲见来人。
  无论府尹知州,还是七品县令,杨御史皆态度和蔼,好言相慰。彼此言和心顺,端是一堂和气。
  来人送出仪程,杨瓒笑纳。旋即令人备好表礼,临行之前,必会送出。
  无论价值如何,行事便让人舒服。
  府尹知州交口称誉,七品知县更是激动。钦差的表礼,旁的不提,带回官衙,何等的体面。
  待船抵山东,杨钦差温恭直谅,蔼然谦和,平易可亲之语,已传遍南直隶。
  来时避而不见?
  那是水土不服,遇阉竖狂妄,无奈之举!
  江浙剿匪,手段过狠?
  此言差矣!
  匪类狂悖,劫掠害民,几番纳降全无效果,自当行雷霆手段。
  举发地方官员,伤害同僚感情?
  胡言乱语!
  “杨佥宪一心为公,忠君正节,岂容尔等非议!”
  怀有疑虑之人不少,称赞杨瓒的地方官,也未必心口如一。然众人都知道,杨瓒既然释放善意,自己必有所回报。
  强拧着,不假颜色,那不是刚硬,是愚蠢。
  遑论有刘公公前例作比,即便知道杨瓒另有所图,八成是在演戏,众人也要装糊涂,按照既定的“路线”,陪着演下去。
  船停登州府,杨瓒一行登岸,在卫所换乘马车,日夜兼程赶往北直隶。
  陆上远比海上方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