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使,小臣前番冒犯,实是迫不得已,已经知错。”
  几人姿态摆得更低,为让顾晣臣点头,都是拼出脸面,不要老命。
  以顾晣臣预料,朝廷不会一直抻着朝鲜。毕竟,新君已经握权,压着敕封,并无任何好处。
  见几人汗湿脸颊,年龄大的,嘴唇都开发发白,终于大发慈悲,开口道:“本官也有些为难。”
  难为,即不是不可为?
  几人眼睛发亮,同时生出希望。
  “上使,还请上使相助!”
  抛出鱼饵,顾晣臣端起茶盏,任凭对方苦求,不再出声。
  最后,一名姓柳的大臣看出端倪,试探道,只要能请下敕封,无论上使提出什么条件,他们都会答应。
  话不会如此直白,意思却是八九不离十。
  众人先是一愣,很快反应过来,纷纷附和。
  “诸位许诺,晋城大君可知?”
  不提国君,只以晋城大君相称,无异于提醒,封与不封,绝对是天壤之别。
  几名大臣同时一凛,请求敕封的决心愈发坚定。
  “上使放心,小臣来之前,已经请示。”
  “哦。”
  顾晣臣颔首,神情放缓,道:“既如此,事情可为。”
  简单六个字,如拨开重重云雾。
  朝鲜大臣同时松了一口气,分毫不知,顾正使已磨利长刀,正等着宰杀剔肉。
  正德元年,六月下旬,朝鲜三度派遣官员,以纳贡名义入京,向明朝请求敕封。
  这一次,纳贡队伍的规模远超以往。
  三十多辆大车排成长列,满满堆着稻谷药材,上等皮毛,珍惜木材。另有十匹从女真处市来的健马,一对雪白的海东青。
  两名锦衣卫随队伍还京,携官文密信,直往北镇抚司。
  当日,朝鲜使臣被安置在四夷馆,请敕封的奏疏再次递送内阁。
  内阁看过,没再附上请驳回的条子。
  仔细读过顾晣臣的密信,朱厚照翻阅纳贡的单子,终于满意。
  “算尔等识相。”
  为求来敕封,朝鲜君臣下了血本,倾全国之力,将每年的贡品翻了几番。更写在奏疏里,二十年不变!
  按照顾晣臣提示,只一年,水花都溅不起,多几年,才能表达诚意。
  公平不公平,朝鲜君臣已无暇去想。新君正位,才是最紧迫之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