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信送入都察院,戴铣冒了相当大的风险。
  他已下定决心,必不同盗匪同流合污。逼迫过甚,甘愿一死,以全清名,上达天听。
  彼时,顾卿在扬州镇守太监府养伤,东厂番子进入江浙,持朝廷官文往府衙极涉事卫所抓人。
  黜官还乡的刘玉,拜会过族中,携妻儿移居象山。
  刘氏亲族有男丁在钱仓所和昌国卫戍守,刘玉借此关系,几番走动,结交钱仓所一名文书,两名总旗。
  几次饮酒,暗中记录下曾出现在近海的船只,做成簿册,只等朝廷派下钦差御史。
  南直隶、江浙、福建,均暗潮汹涌。
  正德元年,正月己卯,纳吉问名隔日,杨瓒具朝服,充大婚副使,同正使捧答名表至奉天门外,授司礼监提督掌印奏禀御前。
  行礼之后,中官捧出制书。
  “兹聘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夏长儒之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吉纳徵告期礼。”
  纳吉用玉帛,纳徵用谷圭、玄纁束帛等物。
  全程由礼官同主婚者引导,正副使只需依规矩行事,宣读制书即可。
  饶是如此,一套程序走下来,杨瓒仍是两眼蚊香圈,累得眼前发黑,压根不知道礼乐奏了几个音,屁鼓响了几声,更不记得礼官都说了些什么。
  本以为纳吉问名之后,自己就能解脱,哪承想,还要足足忙上两日!
  当日回府,朝服都来不及脱,倒在榻上,沾枕既睡。
  隔日早早起身,打着哈欠,挂着两个黑眼圈,入奉天殿行拜礼。其后出奉天门,徒步行出大明门,迎凤驾入宫。
  大婚时,皇后入宫乘坐的彩舆,需由正副使护送。卤簿伞盖等物,则由中官女官能撑起。
  奉天门外,礼官设案,正使宣读制书。
  锦衣卫开道,中官先行,后为女官,中为彩舆。
  杨瓒打起精神,跟紧正使。
  幸亏有礼乐中夹杂着鼓声,否则,他站着都能睡过去。
  大明门外,夏福安坐宫车之上,霞帔红裙,凤冠镶嵌珍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皇后换舆时,杨瓒同他人一样,垂首敛眸,肃然静立。
  香风拂过,裙角凤纹似流动的水波。
  女官内官齐齐下拜,彩舆调转方向,行往奉天门。
  虽只看了一眼,杨瓒仍能确定,皇后没有戴盖头,连象征性的红纱都没有。
  队伍行入奉天门,主婚者及内赞接替正副使,杨瓒总算能松一口气。
  接下来的仪式,将在奉天殿和华盖殿中举行。他只需和同僚一起朝拜,用不着继续出列,惹来红眼。
  “奉制册后,奉册宝行奉迎礼!”
  礼官立在殿前,伴着礼乐,宣读制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