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0)(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当他急火攻心时,忽然听见有人唤他。
  方同,这里。
  马背上风声太大,方同几乎以为出现幻听。
  他回首一望,借着微薄月色看见身后不远小丘上有一骑马的身影伫立。
  方同扯紧缰绳,回头驾马往小丘去,看清人影后提着的心终于落下正是石修远。
  先生只是夜里出来逛逛,怪我多想。
  先生,夜里风大,别待久了,快随我回去。
  石修远笑而不语从怀中摸出一块成色极品的羊脂玉扔给方同:你且回去吧,带着商队兄弟们回礼朝,玉佩当能替你们偿还所有债务,这匹马就当我买了。
  你们该不会把我当偷马贼?这么急匆匆追出来?石修远打趣道。
  羊脂玉入手冰凉,方同也如坠冰窖,他怒吼道:先生!他们都是狄戎人!您何必!何必!您是千年难遇的奇才,他们只是两个牧民,还是狄戎人,先生这不值得!
  您同我回去吧。方同声音沙哑,哀求道。
  且不提以一己之力对抗十九铁骑为寻死之举,就是夜里在草原赶路也是艰险万分,此乃十死无生。
  哪有什么值得与不值得,只为一酒之恩。石修远朗笑一声,策马远去。
  第32章 你不认路?
  照雪湖位于乞颜部边界,靠近北方,再往里走便是捏古斯领地,也是走商图上的最后一站。湖面上倒影着两座终年不化的雪山,圣女峰与舍身崖便位于两座雪山之上,这也是照雪湖名字的由来。
  由于来往商队众多修建形成了一座不大的集市,供众人商贸歇脚。
  方同伫立于照雪湖前一处视野开阔地眺望南方,身侧放一大布包,里头鼓鼓囊囊,不知放了些什么,身后有一匹马正悠闲的低头吃草喝水。
  数天前与石修远夜里一别之后,他策马回了商队驻地,将玉佩与走商图分别交给全德忠和另外一个他信得过,但和全德忠不大对付的老手。草原时有浓雾,泥沼遍地,若是没有走商图决计回不到角加镇。如此将玉佩与走商图分开,就不担心全德忠拿着玉佩自己跑路。
  并不是他信不过全德忠,只是财帛动人心,他不想考量德忠的良心。
  并嘱咐他们丢下大件货物,只拿能随身携带的,天一亮便启程回角加,不可耽搁。返回礼朝后把玉佩卖给王家,虽然王家黑心是黑心了点,会压三成价钱,但他们从不做杀人越货的勾当,可称一句诚信。
  少赚一点总好过被杀人越货来的强,玉佩换的钱先拿去抵了在王氏的欠款,剩余的众人均分。
  全德忠听完方同托孤样的嘱咐愕然道:那同哥你呢?你不回和我们回去?为何要扔下大半货物?先生呢,他去哪了?
  另外一名汉子同样心存疑惑,但他比不得全德忠和方同关系亲近因此忍住没有发问。
  我陪先生去寻一寻那秃马部,看一看传说中的焉支山。别的一概不提。说话间方同走到货车前,拿了只千里眼,又拿了个罗盘,不停拿些小物件放入布包中。
  全德忠亦步亦趋的跟着,见他动作和拿的东西知道方同不是在开玩笑,他顿了顿,嘴唇翕动。
  焉支山与秃马部神秘至极,此前从未有关于焉支山的只言片语流出,众人只知新鄂里草原的最北边有座焉支山,却从未有人去过。
  直到二十年前有本名为《婉婉游记》的话本子在坊间流传,书上详细描写了焉支山风景与秃马部的风俗,并配有插图,仿佛写这书的人亲自见过。
  书的主人公是两位少女,她们说焉支山四季如春,漫山遍野皆为红蓝花。秃马人男耕女织,书声朗朗,几如中原。
  这翻言论不被众人接受,焉支山地处极北该是终年覆雪哪来的四季如春,岂不可笑?
  况礼朝人向来自诩诗书礼仪之邦,文人们更是清高自傲,视狄戎人与凶真人为未开化蛮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