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2 / 3)
顿了顿,她又道:“而且,我真的觉得,这件事里是徐家人做了什么手脚,不然你想,以小姑父的为人,会放着翩羽这么些年都不过问吗?我们送翩羽回去,小姑父不定要怎么感激我们呢。且小姑父是状元,以前就对你很是欣赏,不定能因此叫他收你做了他门下的弟子,那样一来,哥哥你岂不就是前程似锦了?!”
“……”王明喜忽地一阵欲言又止,终于还是说道:“而且,以我们亲爹的身份,我们就算直接找过去,怕是他也不会信我们。不过,若是我们能说服小姑父,有小姑父和那个公主作保,怕就不一样了……”
“对啊!”王明娟一拍巴掌,笑道:“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她看看他,忽地拿肩一撞他,贼眉贼眼地笑道:“到时候,你若是真能入得小姑父的法眼,不定你那点小心思,就真能成就了呢。”
这最后一句,却是一下子戳中王明喜那从不肯示人的隐秘心思。他顿时涨红了脸,扭开头去,喝道:“你在胡说什么?我听不懂!”又道,“你还是想想,等会儿回去,爹骂你你该怎么回话吧!”说着,便丢开王明娟,拔脚向着村子里跑去。
“切,”见他跑开,王明娟一撇嘴,冲着他的背影叫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说给我编的草蚱蚂去哪了!”
自从她发现,她哥常常偷背着她,拿一些原准备哄她的小玩意儿去讨好翩羽后,她就知道了她哥的小心思。只是,以前她多少总觉得,翩羽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且那性子也有些不肯饶人,不够柔顺,很有些配不上她那个文采出众的哥哥,可如今再一看,她忽然又觉得,翩羽和她哥才是真正青梅竹马的一对儿。
虽然这么想着,可想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居然喜欢别人超过喜欢自己——哪怕他喜欢的那人,是自己最要好的姐妹——王明娟心头仍是有些不快。
“我才是你亲妹子!”
她愤愤地说着,低头间,正看到那只大竹篓就在脚边,于是她随脚就踢了过去,却不想一时失了算计,竟一脚踩穿了那只竹篓,叫那破竹篓就这么一下子套在了她的脚上。
她正忙着把脚从破竹篓里【拔】出来,忽听得不远处传来一声嗤笑。一抬头,就只见眼前不知何时站了一位少年公子。公子的身后,还寸步不离紧跟着一个随从。
那公子看着约十五六岁的年纪,生得眉目俊朗,面如冠玉,竟是极漂亮的一个人儿。
只这一眼,便叫豆蔻年华的王明娟看得一阵脸红心跳,不自觉地垂下头,又悄悄偷眼看过去。
只是,那少年却是白长了一副好相貌,见王明娟这般狼狈,他不说上前“英雄救美”,竟还一合手上的扇子,以扇子敲着掌心,望着王明娟笑道:“上山时就听人说,这山上布了逮兔子的夹子。这莫不是逮着一只兔子精了?!”——却是笑话她被那破竹篓套住的窘状。
只这么一句,便如狂风扫落叶般,叫王明娟的少女情思消失殆尽。她不禁一阵暗恼,眯着眼细细打量着那个少年。
只见那少年身上穿着件白色圆领单纱素袍,袖口及衣袍下摆处绣着圈银蓝色流云纹,腰间束着根深蓝色丝绦,却是只除吊了只扇袋外,就再无其他饰物。
明娟的娘亲年轻时曾在贵人府里当过差,很是认识些贵重面料,且她本人也是打小就爱钻研个衣料首饰什么的,跟她娘学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她一眼就认出,这位公子身上的衣袍用料,不过是极普通的素纱,最多不超过三百文一尺——王明娟当即断定,这少年应该不是个什么十分富贵人家的公子。
见那少年调侃她,明娟不由一扬下巴,冲那少年喝道:“笑什么笑?!登徒子!”
这三个字,顿令那少年公子一挑眉,原本清俊的脸庞,忽地就因那变成八字形的眉毛而显得滑稽起来。
“登徒子?”周湛以扇子敲着掌心,望着王明娟笑得又是一阵怪模怪样。“一般来说,好像登徒子都爱调戏美人儿。你是觉得你很漂亮,漂亮到叫爷我都忍不住要来调戏你了吗?”
这话直叫王明娟一阵尴尬——有徐翩羽的黑矮干瘦对比着,她一向自认为自己怎么也该算是个美人儿的,可如今被周湛这么一说穿,却是叫她一阵又羞又恼。
她用力一甩脚,终于摆脱那只破竹篓,忍不住不顾形象地冲着周湛一叉腰,喝骂道:“哪来的穷酸货?!穿着件三百文一尺的纱袍就想在本姑娘眼前冒充纨绔?!还不给我哪儿凉快哪儿去!”
“嘶,”周湛忽地倒抽一口气,低头看看身上的衣裳,抬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神情瞪着王明娟道:“你怎么知道这衣裳值三百文一尺?!”
他这不正经的语调,更令王明娟深感受辱,只狠狠瞪他一眼,便转身向着她哥哥追了过去。
在她即将转过那山道拐弯处时,只听那少年又在她身后大声叫道:“姑娘,你说错了,我这衣裳其实才两百八一尺!”
明娟的脚下一顿,不由又回头瞪他一眼,然后才加快脚步,转过山道不见了人影。
周湛看了不禁一阵哈哈大笑,“这姑娘,眼可真毒。”他笑眯眯地转过头来,对紧跟在他身后的赵允龙笑道。
从隐蔽处出来的红锦则是一阵护主心切,冷哼道:“偏就没认出‘一寸一两金’来!”
周湛身上的纱袍,果然如王明娟所断定的,只值三百文一尺,但那绣在衣袖和衣袍下摆上的银蓝色丝线,却是因为这种颜色极难染成,那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向有着“一寸一两金”的美誉。
涂十五摇头笑道:“也难怪人家姑娘会那么误会,谁会在仅值三百文一尺的衣料上,用这种‘一寸金’绣线来绣衣裳……”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周湛截着话尾道:“也只有我这个不靠谱的王爷才干得出这样的荒唐事来。”说着,又抖着衣袖为那衣料打抱不平道:“真是奇了怪了,难道这三百文一尺的素纱就不是蚕丝织的?凭什么一个个都瞧不起它……” ↑返回顶部↑
“……”王明喜忽地一阵欲言又止,终于还是说道:“而且,以我们亲爹的身份,我们就算直接找过去,怕是他也不会信我们。不过,若是我们能说服小姑父,有小姑父和那个公主作保,怕就不一样了……”
“对啊!”王明娟一拍巴掌,笑道:“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她看看他,忽地拿肩一撞他,贼眉贼眼地笑道:“到时候,你若是真能入得小姑父的法眼,不定你那点小心思,就真能成就了呢。”
这最后一句,却是一下子戳中王明喜那从不肯示人的隐秘心思。他顿时涨红了脸,扭开头去,喝道:“你在胡说什么?我听不懂!”又道,“你还是想想,等会儿回去,爹骂你你该怎么回话吧!”说着,便丢开王明娟,拔脚向着村子里跑去。
“切,”见他跑开,王明娟一撇嘴,冲着他的背影叫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说给我编的草蚱蚂去哪了!”
自从她发现,她哥常常偷背着她,拿一些原准备哄她的小玩意儿去讨好翩羽后,她就知道了她哥的小心思。只是,以前她多少总觉得,翩羽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且那性子也有些不肯饶人,不够柔顺,很有些配不上她那个文采出众的哥哥,可如今再一看,她忽然又觉得,翩羽和她哥才是真正青梅竹马的一对儿。
虽然这么想着,可想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居然喜欢别人超过喜欢自己——哪怕他喜欢的那人,是自己最要好的姐妹——王明娟心头仍是有些不快。
“我才是你亲妹子!”
她愤愤地说着,低头间,正看到那只大竹篓就在脚边,于是她随脚就踢了过去,却不想一时失了算计,竟一脚踩穿了那只竹篓,叫那破竹篓就这么一下子套在了她的脚上。
她正忙着把脚从破竹篓里【拔】出来,忽听得不远处传来一声嗤笑。一抬头,就只见眼前不知何时站了一位少年公子。公子的身后,还寸步不离紧跟着一个随从。
那公子看着约十五六岁的年纪,生得眉目俊朗,面如冠玉,竟是极漂亮的一个人儿。
只这一眼,便叫豆蔻年华的王明娟看得一阵脸红心跳,不自觉地垂下头,又悄悄偷眼看过去。
只是,那少年却是白长了一副好相貌,见王明娟这般狼狈,他不说上前“英雄救美”,竟还一合手上的扇子,以扇子敲着掌心,望着王明娟笑道:“上山时就听人说,这山上布了逮兔子的夹子。这莫不是逮着一只兔子精了?!”——却是笑话她被那破竹篓套住的窘状。
只这么一句,便如狂风扫落叶般,叫王明娟的少女情思消失殆尽。她不禁一阵暗恼,眯着眼细细打量着那个少年。
只见那少年身上穿着件白色圆领单纱素袍,袖口及衣袍下摆处绣着圈银蓝色流云纹,腰间束着根深蓝色丝绦,却是只除吊了只扇袋外,就再无其他饰物。
明娟的娘亲年轻时曾在贵人府里当过差,很是认识些贵重面料,且她本人也是打小就爱钻研个衣料首饰什么的,跟她娘学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她一眼就认出,这位公子身上的衣袍用料,不过是极普通的素纱,最多不超过三百文一尺——王明娟当即断定,这少年应该不是个什么十分富贵人家的公子。
见那少年调侃她,明娟不由一扬下巴,冲那少年喝道:“笑什么笑?!登徒子!”
这三个字,顿令那少年公子一挑眉,原本清俊的脸庞,忽地就因那变成八字形的眉毛而显得滑稽起来。
“登徒子?”周湛以扇子敲着掌心,望着王明娟笑得又是一阵怪模怪样。“一般来说,好像登徒子都爱调戏美人儿。你是觉得你很漂亮,漂亮到叫爷我都忍不住要来调戏你了吗?”
这话直叫王明娟一阵尴尬——有徐翩羽的黑矮干瘦对比着,她一向自认为自己怎么也该算是个美人儿的,可如今被周湛这么一说穿,却是叫她一阵又羞又恼。
她用力一甩脚,终于摆脱那只破竹篓,忍不住不顾形象地冲着周湛一叉腰,喝骂道:“哪来的穷酸货?!穿着件三百文一尺的纱袍就想在本姑娘眼前冒充纨绔?!还不给我哪儿凉快哪儿去!”
“嘶,”周湛忽地倒抽一口气,低头看看身上的衣裳,抬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神情瞪着王明娟道:“你怎么知道这衣裳值三百文一尺?!”
他这不正经的语调,更令王明娟深感受辱,只狠狠瞪他一眼,便转身向着她哥哥追了过去。
在她即将转过那山道拐弯处时,只听那少年又在她身后大声叫道:“姑娘,你说错了,我这衣裳其实才两百八一尺!”
明娟的脚下一顿,不由又回头瞪他一眼,然后才加快脚步,转过山道不见了人影。
周湛看了不禁一阵哈哈大笑,“这姑娘,眼可真毒。”他笑眯眯地转过头来,对紧跟在他身后的赵允龙笑道。
从隐蔽处出来的红锦则是一阵护主心切,冷哼道:“偏就没认出‘一寸一两金’来!”
周湛身上的纱袍,果然如王明娟所断定的,只值三百文一尺,但那绣在衣袖和衣袍下摆上的银蓝色丝线,却是因为这种颜色极难染成,那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向有着“一寸一两金”的美誉。
涂十五摇头笑道:“也难怪人家姑娘会那么误会,谁会在仅值三百文一尺的衣料上,用这种‘一寸金’绣线来绣衣裳……”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周湛截着话尾道:“也只有我这个不靠谱的王爷才干得出这样的荒唐事来。”说着,又抖着衣袖为那衣料打抱不平道:“真是奇了怪了,难道这三百文一尺的素纱就不是蚕丝织的?凭什么一个个都瞧不起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