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第1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这句话,众人才恍然大悟。贺星回跟他们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不过奏折的事,他们也是深有感触。——毕竟皇帝未必需要自己看完每一本奏折,想要偷懒的话,完全可以只看他们的条陈和票拟,可是作为三省六部的主官,皇帝看的条陈是他们写的,所以所有的奏折都必须过一遍。
  当然,他们也有属官,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将奏折分类,节省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但即便如此,每日要看的奏折依旧为数不少。
  若是这些奏折都能只说重点,那就省事多了。
  但这种话,他们是不能说的。
  因为奏折里那些毫无意义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对皇帝的各种称赞与吹捧。如今皇后当政,吹捧了皇帝,自然也不能漏下皇后。重臣们对上作为臣子不敢置喙皇帝的事,对下作为主官也不能让自己的下属们不要写这些内容。虽然大家都知道帝后未必会看,你不写,别人也会写,万一被注意到,你在帝后眼里的形象就不好说了。
  现在贺星回自己主动开口,他们都暗喜在心,口中却还要劝道,“殿下,此事还需谨慎。许多外放的官员,数年不得回京,只能在奏折上表示对陛下与殿下的敬仰之情,若是不让写,他们反而会惶恐。”
  “那就一年让他们单独上两封问安的折子。”贺星回随口道,“汇报事务的奏折,还是精简些好。”
  这……重臣们对视一眼,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等到从紫宸殿里走出来,被风一吹,几位大人们有些晕乎乎的脑袋才终于恢复了清明,然后猛地意识到,他们今天过来,本来是要跟贺星回商议粮草物资分配的事。
  来之前他们已经商量好,一定不许皇后再回避,势必要今日拿出一个方案来。
  结果……
  众人回头看看跟在自己身后,手中拎着一整箱奏折的小太监,一时心下唏嘘。
  第021章 军报
  紫宸殿的御案后面,是一面巨大的墙。之前这面墙上一直挂着的,是太宗皇帝手书的一幅《南渡图》。画的是南宣皇室和世家大族仓皇南渡时的情形。那是当年他老人家在战乱之中亲身经历的一幕,画下来传之子孙,就是为了让后代们不要忘本,更不要忘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最近这幅画被贺星回收了起来,让人换上了西北布防图。
  好笑的是,这幅布防图,也是太宗朝留下来的老古董,上面甚至还有太宗皇帝手书。
  贺星回有时候会想,这二十年,先帝和朝臣们究竟在做什么,怎么什么都是太宗朝留下来的?但每当这个时候,她都劝说自己,先帝能够萧规曹随,不试图做点儿什么,可能已经是最聪明的选择了。
  要是他们真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搞事,可能根本都等不到她来收拾烂摊子。
  总之,贺星回对这张过时太久的布防图不太满意,但她还是会在每一个政务闲暇之时,站在这幅图面前,抬头仰望,一边默默计算师无命的行程。
  朝臣们在争物资分配的问题,贺星回却始终没有表态,倒不是在故意拖着他们,她只是在等师无命的消息。
  在师无命摸清楚西北的具体情况,真正接手西北军政事务之前,贺星回不会让那些物资粮草进入西北。
  是的,她不相信现在西北的那些官员和守将。
  这些年来,朝政糜烂,军备也跟着出现了问题。现在那些西北军大都得过且过,有没有私底下在折腾什么事都说不好。毕竟朝廷给的粮饷不但数量不足,还经常拖来拖去,几十万人总要吃饭,西北又天高皇帝远,说不准就琢磨出了什么财路。
  最简单的,收钱之后悄悄把那些去草原上行商的大商人放过去。
  这几乎是一定会有的,朝廷就算知道也不会认真追究。特别是那些大商人背后,说不准还有朝廷的势力支持。至于有没有更多更烂的事,就要等师无命自己去清查了。
  总之,要重新建立起西北的“长城”,就不能允许任何一个人的私心掺杂在其中。
  这天贺星回照例在休息时间对着布防图思索西北局势,就见可芳匆匆走进殿内,一脸喜色,“殿下,师将军的消息到了!”
  “这么快?”贺星回吃了一惊。
  师无命送回来的第一个消息,总不可能是问安,必然是有了进展。贺星回在心里默算了一下时间,距离师无命离京也没有过去太久,他这是星夜兼程,才能那么快赶到西北,采取行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