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2 / 4)
淘宝居开业前夕,水姨娘从塞北回来了。听水姨娘说塞北局势还算稳定,连成骏等将士都能征善战,北狄国不可能突破神鹰山的关口,沈荣华和沐川槿都放心了。燕家正把大宗生意向盛月皇朝境内转移,现在总部设在了邺州,以后就更方便了。沈荣华和沐川槿都很高兴,有燕家关照,她们经营也能省去许多麻烦。
沈荣华亲手做了鞋袜,绣了手帕,连同她抄录的注解包裹到一起,让押运粮草的官员带过去转交连成骏。押运粮草的官员士兵严禁替人携带私物,有端宁公主关照,他们才敢破例。端宁公主给她找的人很稳妥,她也放下了心。
京城淘宝居开业,又忙碌了几天,生意步入正轨,沈荣华和沐川槿都能松口气了。原来被胡氏霸占的那座五进的宅子修葺装饰完毕,沈荣华很满意,给这座宅子取名蒲园。她非让水姨娘一起搬去住,盛情难却,水姨娘也想和她做个伴。
九月初九是沈荣华的生日,她满十三岁了,水姨娘安排宴请,隆重庆祝。端宁公主没来,只让人送来礼物,说九月十三宫中办赏菊宴,她再替沈荣华过一次生日。过生日没有家人在身旁,沈荣华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温馨。
边疆有战事,满朝上下都人心慌慌,仁和帝上个月过生日,也只赏赐了皇族成员每人一碗长寿面。可这赏菊宴却不得不办,因为吴太后喜欢菊花,办赏菊宴也由吴太后张罗。当然,来参加赏菊宴的人送的礼物吴太后也会照单全收。不管边疆怎么样,若不办赏菊宴,吴太后就会生病,仁和帝就必须日夜为母侍疾。
沈荣华和沐川槿一早出来,先去了端宁公主府,和端宁公主一起进宫,也有个照应。巳时初刻,三人的车马到达皇宫门口,门口就已排起了几辆马车,宫门口的太监正一一查验,安排进宫。外面马车不能进入皇宫,那些应邀的贵妇贵女先送上帖子,下车接受检查,然后乘宫中的马车或由轿子去御花园。
听说端宁公主的马车到了,太监赶紧让先来的马车让到一边,让端宁公主的车驾先通行。端宁公主的马车能直接进宫,沈荣华和沐川槿接受检查之后,就上了她的马车。就在她们上车之际,一个女孩哎哟一声,吸引了她们的目光。
一辆宽大的马车停靠在宫门一边,一名衣饰得体的贵妇和两位十三四岁、裙衫华贵的小姐站在马车旁,成群的丫头婆子拥簇着她们。她们看上去很恭敬,眼底却隐含着不满,本来是她们正在接受检查,端宁公主来了,她们就让开了。
沈荣华与那名贵妇四目相遇,捕捉到对方眼底充斥的阴冷森寒,她的心不由一颤。搜寻前生今世的记忆,她都没见过这名贵妇,怎么一见就有这么强烈的敌对意味呢?难道这人与沈贤妃是一派?想要算计她,可她又觉得不太可能。沈贤妃都被贬黜囚禁了,就是有忠心的人,这节骨眼儿上,也不敢明目张胆生事。
端宁公主见沈荣华发呆,哼笑两声说:“这人是连参领的嫡母,镇国公世子连轶的夫人吴氏。她出身武将世家,言谈举止爽快,在京城颇有贤名。”
沐川槿知道沈荣华和连成骏的事,她冲端宁公主眨了眨眼,打趣道:“沈姑娘,你和吴夫人彼此对视几眼,是不是感觉和她似曾相识呀?她……”
原来那名贵妇是连成骏的嫡母,用虫七的话说那是菩萨面、蛇蝎心,一般人惹不起。连成骏来中原十余年,对他的嫡母都是躲为上,可见也是吃过亏的。
沈荣华冷哼一声,说:“我一见她就闻到了阴谋的味道,很浓烈的阴谋。”
多少年后,沈荣华每每想起这一刻,仍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她没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竟然一语成谶,改变了朝堂的局势,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题外话------
明天儿童节,视大小朋友节日快乐。
☆、第二百零一章 投敌叛国
义乡侯吴家是盛月皇朝开国赐封的八侯之一,太祖皇帝赐下丹书铁券,爵位世袭罔替。第一任义乡侯在前朝末年只是一个正三品参将,但他的发妻却是前朝的宗室贵女。他的发妻生下嫡子之后没几年就病逝了,他没续娶,家中事务由妾室掌管。妾室生下庶子,与嫡子明争暗斗多年,爵位赐下后,两方矛盾日益激化。
虽说已改朝换代,但嫡子的外祖一家却没获罪,反而因新朝怀柔政令而得到赐封。义乡侯不敢得罪岳家,又宠爱妾室庶子,直到他死,也没立下世子。嫡长子顺理承章袭爵之后,治了妾室的罪并赐死,又给了薄产,把庶子分出义乡侯府。
没想到这个庶子晚运发达,仁和帝登基,他那个学识才貌都不出众的女儿成了太后,他也被封为承恩公。他们一家扬眉吐气,不知跌碎了多少人的眼球。
仁和帝未登基之前,这庶子就努力向义乡侯府靠拢,希望义乡侯府能支持当时还是七皇子的仁和帝,可义乡侯府态度冷淡。直到仁和帝被封为太子,义乡侯府才摆出一副大度的姿态,同庶子一家走动起来。但义乡侯府以嫡系自居,打心眼里看不起庶子出身的承恩公,连吴太后都不放在眼里,两家往来并不多。
连成骏的嫡母吴夫人是现任义乡侯的嫡长女,论辈分,吴夫人是吴太后的侄女。但镇国公府和义乡侯府都握有兵权,是勋贵之家,与靠恩封才得爵的承恩公府截然不同。吴夫人是镇国公世子的夫人,连家的宗妇,跟吴太后并不亲近。
如今,北疆狼烟再起,西边和东边都不安定,朝堂上下都忧心忡忡。在这时候,吴太后一意孤行,非要办赏菊宴,仁和帝敢说半个不字,她就装病让儿子侍疾。吴太后此举已落人口舌,只因她是个拎不清的人,臣子也不能多说什么。那些王公大臣、世族大家贵妇贵女多数都借故推辞了赏菊宴,这也就表明了态度。
端阳郡主一直看不惯吴太后,吴夫人与婆婆的立场一致,也对吴太后行事颇有微词。但今日她却来参加赏菊宴了,还带了自己的女儿和一个庶女,来得也很早。她如此捧场为哪般?这就让一些熟知内情的人感到费解了。
“阴谋的味道?”端宁公主两指敲着车内的几案,嗤笑两声,说:“我自出娘胎就活在阴谋中,却不知道阴谋还有味道,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之人哪!”
沐川槿冲沈荣华抬了抬下巴,问:“阴谋是什么味道?”
沈荣华阴涩一笑,说:“阴谋汇集人世百味,唯独没有人情味,每个人对阴谋的味道感觉不同,发生在你身上的阴谋是什么味道,你一想就知道了。”
端宁公主轻哼冷笑,“阴谋唯独没有人情味,好一个阴谋的味道,真真形象。”
“与吴夫人刚一照面,你就说人家有阴谋,还是浓烈的阴谋,你怎么就不说她是想相看你,表情才严厉了一些呢?”沐川槿冲沈荣华挑嘴一笑,示意她回答。
沈荣华见端宁公主笑得别有意味,睃了沐川槿一眼,没再说什么。连成骏很少跟她提镇国公府的事,似乎是毫不在意。但沈荣华知道镇国公府后院的水又浑又深,连成骏轻易都不敢一试,更别说她现在只是个外人了。 ↑返回顶部↑
沈荣华亲手做了鞋袜,绣了手帕,连同她抄录的注解包裹到一起,让押运粮草的官员带过去转交连成骏。押运粮草的官员士兵严禁替人携带私物,有端宁公主关照,他们才敢破例。端宁公主给她找的人很稳妥,她也放下了心。
京城淘宝居开业,又忙碌了几天,生意步入正轨,沈荣华和沐川槿都能松口气了。原来被胡氏霸占的那座五进的宅子修葺装饰完毕,沈荣华很满意,给这座宅子取名蒲园。她非让水姨娘一起搬去住,盛情难却,水姨娘也想和她做个伴。
九月初九是沈荣华的生日,她满十三岁了,水姨娘安排宴请,隆重庆祝。端宁公主没来,只让人送来礼物,说九月十三宫中办赏菊宴,她再替沈荣华过一次生日。过生日没有家人在身旁,沈荣华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温馨。
边疆有战事,满朝上下都人心慌慌,仁和帝上个月过生日,也只赏赐了皇族成员每人一碗长寿面。可这赏菊宴却不得不办,因为吴太后喜欢菊花,办赏菊宴也由吴太后张罗。当然,来参加赏菊宴的人送的礼物吴太后也会照单全收。不管边疆怎么样,若不办赏菊宴,吴太后就会生病,仁和帝就必须日夜为母侍疾。
沈荣华和沐川槿一早出来,先去了端宁公主府,和端宁公主一起进宫,也有个照应。巳时初刻,三人的车马到达皇宫门口,门口就已排起了几辆马车,宫门口的太监正一一查验,安排进宫。外面马车不能进入皇宫,那些应邀的贵妇贵女先送上帖子,下车接受检查,然后乘宫中的马车或由轿子去御花园。
听说端宁公主的马车到了,太监赶紧让先来的马车让到一边,让端宁公主的车驾先通行。端宁公主的马车能直接进宫,沈荣华和沐川槿接受检查之后,就上了她的马车。就在她们上车之际,一个女孩哎哟一声,吸引了她们的目光。
一辆宽大的马车停靠在宫门一边,一名衣饰得体的贵妇和两位十三四岁、裙衫华贵的小姐站在马车旁,成群的丫头婆子拥簇着她们。她们看上去很恭敬,眼底却隐含着不满,本来是她们正在接受检查,端宁公主来了,她们就让开了。
沈荣华与那名贵妇四目相遇,捕捉到对方眼底充斥的阴冷森寒,她的心不由一颤。搜寻前生今世的记忆,她都没见过这名贵妇,怎么一见就有这么强烈的敌对意味呢?难道这人与沈贤妃是一派?想要算计她,可她又觉得不太可能。沈贤妃都被贬黜囚禁了,就是有忠心的人,这节骨眼儿上,也不敢明目张胆生事。
端宁公主见沈荣华发呆,哼笑两声说:“这人是连参领的嫡母,镇国公世子连轶的夫人吴氏。她出身武将世家,言谈举止爽快,在京城颇有贤名。”
沐川槿知道沈荣华和连成骏的事,她冲端宁公主眨了眨眼,打趣道:“沈姑娘,你和吴夫人彼此对视几眼,是不是感觉和她似曾相识呀?她……”
原来那名贵妇是连成骏的嫡母,用虫七的话说那是菩萨面、蛇蝎心,一般人惹不起。连成骏来中原十余年,对他的嫡母都是躲为上,可见也是吃过亏的。
沈荣华冷哼一声,说:“我一见她就闻到了阴谋的味道,很浓烈的阴谋。”
多少年后,沈荣华每每想起这一刻,仍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她没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竟然一语成谶,改变了朝堂的局势,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题外话------
明天儿童节,视大小朋友节日快乐。
☆、第二百零一章 投敌叛国
义乡侯吴家是盛月皇朝开国赐封的八侯之一,太祖皇帝赐下丹书铁券,爵位世袭罔替。第一任义乡侯在前朝末年只是一个正三品参将,但他的发妻却是前朝的宗室贵女。他的发妻生下嫡子之后没几年就病逝了,他没续娶,家中事务由妾室掌管。妾室生下庶子,与嫡子明争暗斗多年,爵位赐下后,两方矛盾日益激化。
虽说已改朝换代,但嫡子的外祖一家却没获罪,反而因新朝怀柔政令而得到赐封。义乡侯不敢得罪岳家,又宠爱妾室庶子,直到他死,也没立下世子。嫡长子顺理承章袭爵之后,治了妾室的罪并赐死,又给了薄产,把庶子分出义乡侯府。
没想到这个庶子晚运发达,仁和帝登基,他那个学识才貌都不出众的女儿成了太后,他也被封为承恩公。他们一家扬眉吐气,不知跌碎了多少人的眼球。
仁和帝未登基之前,这庶子就努力向义乡侯府靠拢,希望义乡侯府能支持当时还是七皇子的仁和帝,可义乡侯府态度冷淡。直到仁和帝被封为太子,义乡侯府才摆出一副大度的姿态,同庶子一家走动起来。但义乡侯府以嫡系自居,打心眼里看不起庶子出身的承恩公,连吴太后都不放在眼里,两家往来并不多。
连成骏的嫡母吴夫人是现任义乡侯的嫡长女,论辈分,吴夫人是吴太后的侄女。但镇国公府和义乡侯府都握有兵权,是勋贵之家,与靠恩封才得爵的承恩公府截然不同。吴夫人是镇国公世子的夫人,连家的宗妇,跟吴太后并不亲近。
如今,北疆狼烟再起,西边和东边都不安定,朝堂上下都忧心忡忡。在这时候,吴太后一意孤行,非要办赏菊宴,仁和帝敢说半个不字,她就装病让儿子侍疾。吴太后此举已落人口舌,只因她是个拎不清的人,臣子也不能多说什么。那些王公大臣、世族大家贵妇贵女多数都借故推辞了赏菊宴,这也就表明了态度。
端阳郡主一直看不惯吴太后,吴夫人与婆婆的立场一致,也对吴太后行事颇有微词。但今日她却来参加赏菊宴了,还带了自己的女儿和一个庶女,来得也很早。她如此捧场为哪般?这就让一些熟知内情的人感到费解了。
“阴谋的味道?”端宁公主两指敲着车内的几案,嗤笑两声,说:“我自出娘胎就活在阴谋中,却不知道阴谋还有味道,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之人哪!”
沐川槿冲沈荣华抬了抬下巴,问:“阴谋是什么味道?”
沈荣华阴涩一笑,说:“阴谋汇集人世百味,唯独没有人情味,每个人对阴谋的味道感觉不同,发生在你身上的阴谋是什么味道,你一想就知道了。”
端宁公主轻哼冷笑,“阴谋唯独没有人情味,好一个阴谋的味道,真真形象。”
“与吴夫人刚一照面,你就说人家有阴谋,还是浓烈的阴谋,你怎么就不说她是想相看你,表情才严厉了一些呢?”沐川槿冲沈荣华挑嘴一笑,示意她回答。
沈荣华见端宁公主笑得别有意味,睃了沐川槿一眼,没再说什么。连成骏很少跟她提镇国公府的事,似乎是毫不在意。但沈荣华知道镇国公府后院的水又浑又深,连成骏轻易都不敢一试,更别说她现在只是个外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