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胡氏急了,跪爬到龙椅下面,嚎叫道:“皇上,把我的产业连本带利给了她不公平、不公平,若没有我苦心经营,那些产业根本不能维持至今,不能……”
  “皇上、皇上。”一名执事太监一溜小跑进殿传话,显然有急事。
  “又出了什么事?”仁和帝也怒了。
  “回皇上,王岕带紫山书院数十名学子在午门外闹腾,请求皇上废除给他和端宁公主指婚的圣旨,还说若皇上不废除这道,他们就不读书,都削发为僧。”
  大长公主重哼冷笑,说:“紫山书院设立近百年,最近很不消停呀!王岕真有号召力,他先是率紫山书院的学子为万智一家讨公道,逼着皇上下旨削去沈氏的封号,把沈氏关进大牢。今天,他又逼皇上废除与端宁公主的指婚圣旨,还以削发为僧威胁。若皇上再准了,说不定哪一天他就要率学子来逼皇上退位了。”
  听到大长公主这番诛心之言,大殿上又一次寂静无声。胡氏瞪大眼睛看着仁和帝和大长公主,刚刚听说王岕带诸学子来抗议,她很高兴,觉得儿子来为她撑腰了。而此时,她的得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从心底衍生的担忧和恐惧。
  “拟旨:朕先前给王岕和端宁公主指婚的圣旨废除,他们能各自婚嫁、互不干涉,钦此。”仁和帝看着执笔太监写好圣旨,盖上大印,就让来传话的太监给王岕送去了。他又与大长公主用眼神交流的片刻,就端起一杯茶来喝。
  沉默了一会儿,大长公主敲着几案说:“王岕也该拿到废除指婚的圣旨了。”
  仁和帝点点头,拍响御案,说:“将王忠打入死牢,将胡氏收监,查抄王忠府上,所得资财产业先归还沈氏,余者登记造册,归入国库。将其子女入得力仆人全部看押,等待审问处置,将王岕削发为僧,打入西山寺,永世为僧。”
  “臣等遵旨,皇上英明。”
  胡氏吓傻了,她反应过来,刚要嚎叫,就被两名侍卫堵上嘴拖走了。王忠一家就这样在京城的舞台退场,不管是大殿的臣子还是后面偷听了吴太后等人,都惊呆了。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就是赶紧择清与王忠一家的关系,只怕被连累。
  “谢主龙恩。”沈荣华给仁和帝行了礼,又转向大长公主,“谢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微微一笑,“先别谢,接着告,等着想看好戏的人谢你。”
  沈荣华听出大长公主的言外之意,迟疑片刻,行礼说:“小女明白。”
  接下来,沈荣华要告的人分别是朱阁老、孟少卿,还有顺天府、大理寺和刑部那些不作为的官员,另外还有紫山书院和国子监不务正业的学生和教授。仁和帝下旨处置了王岕,就震慑了紫山书院和国子监的学子教授。相比朱阁老等高官,那些学子教授都是小人物,被人利用,让他们明白是非,他们也就不敢再造次了。
  听到大长公主让沈荣华接着告,众臣子就知道这也是仁和帝的意思。因为万智一家的案子,弄得朝廷很被动,这些人欲发得寸进尺。仁和帝是怀柔有余、杀伐不足的君主,大长公主可是铁腕之人,有她在,再猖狂的人也要规矩三分。
  朱阁老不敢看仁和帝和大长公主,看向沈荣华的目光明显透出示弱及求和的意味。沈荣华对此视而不见,她很清楚象朱阁老这一类人的秉性,他们示弱是暂时的,只要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就会反扑,到时候要粉身碎骨的人就是她。
  她今日告御状是必会改变朝堂的格局,多少年后人们说起来还心有余悸。
  ☆、第一百九十四章 基本肃清了
  沈荣华勉为其难,只讲了朱阁老任华南省巡抚时的几件事,多半说得模棱两可,有的点到为止。但这足以让朱阁老以他的亲信心腹心惊胆颤了,也足以让他的对手和政敌象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了。仁和帝和大长公主意识到问题严重,仔细盘问沈荣华,沈荣华说烧信的时候看到的,时日已久,许多东西记不清了。
  仁和帝和大长公主互看了一眼,不动声色,沉默了一会儿,仁和帝就斥责了沈荣华。沈阁老时任内阁首辅,许多往来信件事关国家机密,不是她可以随看的,更别说拿出来说了。沈荣华赶紧认了错,发誓赌咒以后不会再提半个字,并乞求饶恕。谨亲王给她求了情,仁和帝才饶了她,并告戒若再多言定当重惩。
  林楠给沈荣华使了眼色,示意她不要害怕,认错也理所当然。仁和帝和大长公主通过她的嘴警示朱阁老等人,再反过来训斥她,这就是上位者的心术。仁和帝和大长公主都没说怎么处置朱阁老,看他们的意思,象是要把这件事压下去。
  “接下来还有谁?孟少卿是吧?”大长公主笑意吟吟询问。
  孟少卿见仁和帝和大长公主没说怎么处置朱阁老,他做为朱阁老一派的重要成员,心里就踏实了。大长公主一点到他,他赶紧跪爬到出列,大呼冤枉,指斥沈荣华胡言乱语,并一再强调自己遵循孟氏祖训,忠君爱民,为官清正。
  沈荣华把今早孟少卿到牢狱巡查的事说了一遍,告孟少卿滥用职权、行事不公,并威呵于她。孟少卿巧言狡辩,把自己的公正挂在嘴边上,又反过来指责沈荣华。两个在大殿上吵起来了,沈荣华牙尖嘴厉,逼得孟少卿骂了娘。俞阁老指责孟少卿粗鲁,没有读书人的稳重和气度,沈荣华抓住话,揭了孟少卿的私密。
  “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中的人还算是读书人?没考中也就罢了,落榜的学子年年皆有,大不了来年再考。可没想到一个连秀才都没中的人却能成为那一届的案首,第一关侥幸过了,就走了运,居然混了一个进士出身,都做到四品官了。”
  “你……”孟少卿脸色大变,身体剧烈颤抖,差点没昏倒。
  科举考试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历朝历代对科考卡得都很严。考场作弊的学子轻者被终身禁考,因此掉脑袋的学子官员大有人在。贿赂考官、篡改成绩的学子轻者终身流放,重者处死,还会连累家人,被买通的考官必死无疑。
  “自朕把孟爱卿提为大理寺少卿,就陆陆续续收到了六份弹劾孟爱卿的折子,其中有三份提到孟爱卿参加府视买通考官作弊之事。朕以为他们嫉妒孟爱卿被提拔,有意中伤抵毁,这几份折子一直留中未发。今日又听沈氏提起,而且沈氏获取隐密消息的渠道极其可靠,朕就认为此事不是空穴来风。”仁和帝从御案的抽屉里拿出几份奏折,丢给孟少卿,“来人,先将孟庆林削职看押,俞阁老,你亲自过问仁和三年江东省江州府府试作弊一案,凡涉案者一律严惩不怠。”
  “臣遵旨。”俞阁老高声应呵,朱阁老这一派又倒下了一个,真是可喜可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