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为国死(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将游戏当做是生活,消遣当作是任务,醉生梦死,纸醉金迷,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度过一天又一天,眼瞧着一棵大树将要倒下,不去扶,只想着我不推便已经是仁慈。
  毕竟有好些人都在推着这棵大树往下倒。
  早朝上,许多大臣夜间听花魁娘子唱戏,清晨眼睛都发晕,也说不上什么要紧的事儿来,早朝更像是打个卡。
  阎良花却准备掀起点风浪,提出了原籍回避制,也称之为地域回避制,大概意思就是,本地人是不得在本地为官得。
  南方人到北方赴任,北方人到南方赴任,总之做官要到外省任职,除非是留在长安当官职不受地域影响。
  这一条提出来,好些人都持反对意见。
  其中最信誓旦旦的一条就是:“如此一来,岂不是不能供养父母?为人子女,为国效力就不能尽孝,这也太伤人了吧。”
  阎良花淡定回答:“父母可随着前往赴任地点。”
  陈平之脱列而出,道:“以臣所见,文官不带父,武官不带母,本地人不做本地官,这三点可以执行。”
  王丞相咳嗽了一声,在这个时候开口:“是何道理?”
  陈平之:“文官不带父亲赴任,因文官儒质,怕办大案时严父徇私责难;武官不带母亲赴任,生怕出征时慈母泣泪,影响儿子杀敌之威;至于本地人不在本地当官,无非担心其夹私误政。”
  太仆寺卿一甩袖子:“从前从未有这样的规定!”
  “古人的规定也是一点一点制定的,古人还说一天两食呢,大人不也是一天三顿,将肚子撑得圆溜溜吗?”阎良花带笑开口。
  早朝上争论一通,即使皇帝同意,还有好多人反对,此事还需要再磨一磨,才能有一个结果。
  诸人下朝,议论纷纷,好些不善的眼睛盯着阎良花,恨不得将其剥皮拆肉,嘴里面说着果然是女人,一点都不尊重先贤,擅自就提出对官员的改革,以为她是谁?
  无论在什么时候,辈分总是最重要的,初来乍到就应该夹着尾巴坐着,不该提出任何意见。
  阎良花来位不正,还敢在这里大肆改革,已经成了保守派的公敌。好些人都想对她下手,奈何阎良花犹如一个泥鳅,滑不溜手,根本抓不着弱点,让许多人不断磨牙,只能不断上奏着攻击阎良花,身为女性不该留在朝堂,有牝鸡司晨的嫌疑。还不断说阎良花不堪后位,和多少男子有瓜葛纠结等等。
  她每天和陈平之商讨朝政也成了证明。
  陈平之身为鳏夫,不少脏水泼到他的头上,他恍若未闻,仍旧和阎良花来来往往,并肩而行:“这事儿你应该先和我商量,由我提出来,可比你提出来好多了。”
  “无论是谁提出来,都是个得罪人的活,反正我虱子多了不怕痒,也不好再把你推出去了。”阎良花在心里衡量一番还是决定由自己开口。
  她往后还是要去后宫的,多得罪些人也无妨,陈平之还要在前朝行走,人都让他得罪光了也不行。
  两个人正准备各自离开,忽听外边一阵骚乱,相视一眼,都没急着走,想看看发生什么。
  没过多久,便有一太监急匆匆地找到了阎良花。
  “监长大人,陈大人,陛下有请。”
  不是陛下身边常用的太监,阎良花二人这般想着,返回两仪殿,到了后发现王丞相各部门尚书等等聚集,太仆寺、光禄寺等等都在。
  阎良花的地位没有得到前面的位置,只站到了后边儿,透过层层人群看见白不厌凝重的神情。
  “剑城快马加鞭派来的情报,北端正在进攻,兵临城下十五万人,斥候冒死突围,身受重伤现在养病,各位可有什么好的对策?”
  两仪殿想起低声交谈,但没有一个人给出主意。
  这样的商量可能会持续很久,很久,剑城的人在打仗,他们在商量,剑城的人死了,他们再商量。这种会议就像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找不出半点可用的东西。
  阎良花道:“陛下,我们要派兵增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