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户部那边,给工部的拨款并没异常,耶律信根据收集到的情报,仔细分析了的,户部没有额外的大额资金去向不明,工部更没有一批资金去向不明……
  如果不是因为确认消失了一大批的工匠,耶律信都会相信,西北的威猛火器只是大家的臆想!
  耶律信是各种方法都试了,连火器作坊在哪儿都没打探到,这才破釜沉舟,将妻儿给接了过来,想通过小朋友来打探。
  这么做,对耶律信一家是绝对的弊大于利!
  首先,孩子们都在上京长大的,接受的是契丹贵族教育,虽然耶律信降宋了,但有耶律隆绪和耶律信大哥的照顾,孩子们基本上是没受什么委屈的,他们脑子里的父亲依旧伟岸,是为了大辽而牺牲名誉的英雄!
  可是,一到汴京,得,那立即是从天上掉到地下!
  身份尴尬,被人排斥不说,还得绞尽脑汁和大宋的同龄人打成一片……
  耶律信的大儿子都15岁了,在契丹都订亲了,也跟着大伯在历练了,结果,给拎到汴京来了,还不知道怎么才能打开局面。
  老二10岁,离别了上京的伙伴,在汴京若交到朋友,日后刀戎相见,又是一番伤筋动骨……
  更为重要的是,两个儿子日后即便回到大辽,也没什么远大前途!
  耶律隆绪照拂的是耶律信,耶律隆绪的儿子可不见得会相信耶律信的儿子忠心耿耿……
  而且,耶律信将妻儿迁过来后,上京对耶律信的怀疑会飙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耶律隆绪听久了,难免心中不打鼓……
  慷慨赴死易,忍辱偷生难啊……
  但耶律信还是毅然决定,将妻儿接来。
  耶律信给孩子们说了,生是大辽人,死是大辽鬼,不论今后境遇如何,都要做到无愧大辽!
  ……
  因此,八娘忽悠了耶律信大半天,想让大辽将眼光看向更北的地方,结果,耶律信压根没给辽使说!
  给辽使说这个,那无疑是在自己脸上亲手写下两个大大的字“叛徒”……
  更西边,耶律信没去过,但是,更北边,耶律信是去过的,冰天雪地,寸草不生……
  就算越过那片寒冷的荒原是一片绿洲,又有多少人能活着抵达?
  耶律信打算给耶律隆绪的私信里,把这当个笑话讲。
  辽使的不满,让耶律信很无奈。
  工作没成绩,的确说话没底气。
  于是,耶律信便请辽使帮忙了,帮着孩子们打入大宋内部!
  耶律信的三孩子来汴京有些日子了,可一个朋友都没交到,谁家都不和耶律家往来。
  就是八娘,都没假模假样的接见一下耶律信的家眷。
  潘铠更是,只和耶律信默默的品一小壶酒……别的,就没了……
  九娘更绝,听耶律信说要送孩子去讲武学堂,直接建议,“去国子监更好!”好好接受我们大宋灿烂文化的熏陶……
  耶律信一瞅,两儿子汉语倒是会说,汉字也会写,可去国子监,那也是妥妥的差生啊,还是那种和倒数第二相差好几百分的那种!
  差生能结交到优秀人才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