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6年软妹子宠夫 第3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唐伟山先去买了票,然后再凭票拿食物,只是这时因为粮食紧缺,国营饭店也是限量供给的。每人不能买超过三两的东西。
  三两的东西在现在看来,绝大多数人能吃得饱饱的。可在那个时代,人们都处于饥饿的状态,三两的东西也仅仅够一个成年人吃七分饱而已。不过,能有七分饱也是不错的了。
  东坡国营饭店因前身也是个早餐铺子,早餐种类也蛮多的。不仅有面食,馒头,包子,包面,也有白粥,蔬菜粥,野菜饭,红薯叶、豆秧,灰灰菜,豆花豆腐,油条豆浆等吃食。
  面条一般是两角二两,加了肉丁的是三角。馒头五分,包子一角。各类菜粥是五分两碗,而白粥三分钱一碗。野菜干饭三角一碗,红薯叶,豆秧,灰灰菜等等是一分钱一小碟。至于豆腐豆浆则要贵点,一小碗一角。油条更贵,三毛一根。这其中是因为油缺乏,可油条却是很费油的,所以价格比较贵点。
  唐伟山买了五个馒头,三个包子,还有一叠腌制的咸菜和三碗面。馒头五分钱一个,五个总共两角五分,包子一角一个共三角。一叠腌制的咸菜两分。三碗加了肉丁的面九角,总共花了一块五角七分。
  叶秋看到唐伟山买了这么多,有些大吃一惊,他在唐家吃的并不多啊。可转眼一想,他毕竟年轻,职业训练又是费体力的,食量肯定大的。而在唐家之所以没有吃饱,是怜惜自己的父母吧。
  唐桂芝看到服务员端过来的东西,眼睛一亮,“哇,嫂子,雪白的肉丝面,还有白面馒头和包子。”
  “赶紧吃吧。”唐伟山道。
  叶秋也笑着点点头,顺便拿起了筷子,她也有点饿了。
  这一顿饭,三人吃得很满足。叶秋和唐桂芝是女孩子,胃口比较小,吃了一碗面和一个馒头和包子后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而唐伟山则把剩下的吃食全都消灭。
  三人吃完后,早餐店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三人则出了东坡国营早点店。
  街上各种店铺也慢慢开了,工厂上班时间也到了。骑车的,走路的,人来人往。
  而一出早点饭店后,唐伟山轻车熟路地带着叶秋和唐桂芝朝下一条与东坡路齐平的玉江大桥路而去。玉江大桥路也算是县比较繁华的一条街道,街道上有一个二层的小百货。
  唐伟山带着叶秋和唐桂芝走了进去。
  然后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了烟酒票,买有甲等香烟和酒。唐伟山本想买十六包的香烟和十斤过江县最出名的高粱酒时。但因这两样每月都是供应量的。所以最后只买了八包香烟和六斤酒。
  那个时候香烟和酒的供给还分为大小户,大户十六包,小户八包。三角以上的烟为甲级,三角以下的为乙级烟。三角以上的还要有票才能买到的。
  而有些人烟瘾上来了,就不得不拉下面子,死皮赖脸地跟女营业员死磕。他们围聚在柜台前,伸长了脖子问:“能用乙级票买甲级烟吗?放一码吧,做做好事吧!”
  或者他们会向前来购烟的老年人“游说”,“你们年纪大了,香烟吸差一点的还可以给孙子买上两粒糖吃,把好烟票换给我吧,我叫你爷爷也可以”。就这样死缠着不肯走开,像一群苍蝇一样叮在柜台前。
  叶秋上辈子还听过有人讲过,这些烟鬼们还会采取“移花接木”的方法,将烟票涂改嫁接,他们惯用的伎俩是号码粘贴拼接,或用同色的笔来修改号码,做起来不亚于姑娘绣花般的细心,一不小心就要被他们蒙混过关。
  而那些粗陋的票证往往还会印些指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严禁倒买倒卖”,“服务人民,凭票供应”,一副大义凛然的脸孔,让人捏在手心里都要冒汗。
  三人带着东西出了百货,然后沿着玉江大桥路朝西走,然后到了一个广场。
  唐桂芝突然说话,“五哥,五嫂,电影院,电影院。”
  叶秋发现他们来到了过江县大礼堂,而礼堂大楼右侧的一个门上写着红太阳国营电影院几个大字时。感情唐伟山是在找电影院?叶秋忍不住扶额。电影院最早的一场也是四点以后的。
  可她也能理解的,唐伟山毕竟离开很多年,对过江县不熟的。看到唐伟山竟然要前去敲门时,叶秋忍不住道,“电影院不会怎么早开门的!”这是当兵当得没有常识么?
  唐伟山看了眼叶秋,“我来找人的。”
  “……”叶秋,突然想起了唐伟山买的烟酒。
  电影的门是那种大门套着小门的,唐伟山一敲,小门打,一个六十多岁胖胖的老头探出头来,不像一般的国营企业任职人员那般高傲,反而笑眯眯的,像个弥勒佛般,“同志,电影院四点开始售票。”
  “吴叔,我是以前是刘团下面的。”唐伟山刚进部队时,是刘建华带的,因同时c城人,对他很是照顾。后来刘建华在一次战役中被子弹打中。命是捡了回来,但因子弹碰伤了神经,再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
  无奈之下,刘建华转业回来,在c城一个区里当了局长。但他离开队里时,还动用关系,把他和范华成调到了如今的部队。
  唐伟山上次回来探亲,就是刘建华来c城火车站接的。并告诉他,有什么事情可以找电影院守门的老头,这人是刘建华的老丈人吴承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