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霍笙跑回了宿舍,把门砸关上,要不是碍于赵卫东是生产队队长,霍笙都想把鞋子脱了,砸他的脸上。
  大半夜的跑到知青宿舍挂一串大骨头。
  赵卫东抱着脚,缓过劲来,一瘸一拐的走回去,这女人下脚真狠,回去的路上,赵卫东走到麦田边停住,站在麦田边上一支一支的抽着烟,他烟瘾大,特别是当上生产队队长之后,他不知道在想什么,手里的烟蒂烧烬烫手了才把烟进水沟里,随即他脚步一转没回家,朝另一个方向走了。
  回到宿舍的霍笙心有余悸,她把手里的篮子放下,走到窗边,她伸手在窗户架上一摸,还有着挂过骨头油腻腻的痕迹。
  她真是想不明白,赵卫东是怎么当上生产队队长的。
  天气热,又没有冰箱,怕鲜骨头变味,霍笙去食堂借了盐,幸好食堂的大师傅还没走,不然霍笙就扑了空。
  “霍知青,有事?”大师傅对霍笙很熟,这个女知青有不少好东西,手头富裕,隔三差五就会送一些面粉精细粮让他帮忙做吃的,他咬下三分之一的辛苦粮给家里孩子偶尔做些精细的吃食,所以对霍笙态度还是很好的。
  “你看有盐吗?”
  大师傅抓了一把给霍笙,霍笙道了谢,回去把筒子骨腌上打算明早再把骨头炖上,她手艺不好,但炖个汤勉强还是可以的,筒子骨很好,不过,经过刚刚的窗头挂骨的事件,霍笙品尝这锅汤的时候,味道可能要大打折扣。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
  第21章 021
  “你昨晚怎么了,我回来的时候听人说,你昨晚和赵队长吵起来了?”队上发了公粮,周萍回了一趟家里,今天才赶回到河沟村,听到知青宿舍旁边的几个农户在议论。
  霍笙坐在桌子前画图纸,笔尖一顿,把额前细碎的发丝拢到耳后,半掀起眼帘:“没吵,他是大队长,我就是一个在他手低下干活的知青,没这个胆子。”
  周萍说:“我说呢,你性格好,怎么可能和人吵的起来,而且,赵队长虽然喜怒无常说变脸就变脸,凶巴巴的,但也不是轻易欺负人的脾气。”
  霍笙:“……”
  “赵队长在工作上是有能力。”霍笙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结,她敲了敲手边的的口缸:“炖了一早上的骨头汤,给你留的,还没凉。”
  筒子骨炖出来的汤头奶白奶白的,霍笙借了食堂的高脚锅,炖了一早上,知青宿舍的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小碗。
  周萍喜滋滋的端起来喝了几口,然后从自己带回来的一包东西里拿了一罐东西出来,这是她回家,她爸特意宰的,把鸡肉砍成一块块的放到油锅里炸,冷了放进罐子里,让她吃饭的时候可以就着下菜。
  “来,尝尝。”她摇了摇罐子,把肉多骨少的鸡肉摇到面上,递给霍笙,让霍笙自己拿。
  霍笙把笔和纸收了起来,直接用手拿了一块,土生土养的鸡和那些喂饲料的催产鸡味道不是差一点半点。
  “好吃吗?不比你的红烧肉差吧,我爸特意给我做的。”上次霍笙带回来一口缸红烧肉,实打实的都是烧的喷香的肉,看着不像是去国营饭店买的,饭店卖的香料放的多,会加一些土豆番薯之类的配菜,可不会都是纯肉的给你烧一锅。
  两人馋肉,吃了两三块周萍才把盖子拧紧:“过段时间,新知青就要下乡来了,按照规矩,上一届的老知青们要办个欢迎会,赵队长让我们自己合计,男女知青各出一个节目办的热闹就行。”
  欢迎会也是为了让新知青极快的融入到队上,每个生产队都会办,霍笙倒是没什么异议,于是二队的知青就约了在外面的槐树下商量。
  知青们的意见不少,有说朗诵毛/主/席语录,有说唱歌的,五花八门。
  这时远远的一群人熙熙攘攘的过来了,都是河沟村的人,霍笙几个一时都不说话了。
  李长美和孙敬文的事情被抓到之后,孙敬文被送去了劳改,李长美还是在三队上当知青,但和以往不同的事,每隔几天村里的人都会拉着她进行批/斗和游村。
  李长美的脖子上挂着一个木牌牌,上面写着几个字,霍笙看不清写的是什么,但能猜出大概的意思,无非就是写她思想行为不端种种之类的。
  一个女知青,年纪还没多大,没想到成了这样,大家看着都有些唏嘘。
  “你知道吗?我听三队上的人说,李长美之前不是有个回了城的对象吗?两人一直在写信,感情很好,怕是不知道李长美在这的事,结果前两天,她对象又给她写信了,和信件一起寄来的还有什么,你们知道吗?”
  大家都被勾起了好奇心:“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