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书[刑侦] 第7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它跳过了自然哲学、机能定位、神经生理学这些启蒙阶段。
  直接从细胞神经理论开始整理记录。
  他的第一任作者是米睿清。
  米和该唤他一声老祖宗。
  米睿清1842年出生于广府香山。
  1856年,12岁的他前往澳门就读于马礼逊学校,并在11月,随校迁往香港。
  1862年1月,经由布兰特夫妇资助,拿到了远赴美国求学的机会。
  4月12日,米睿清抵达纽约,进入了马萨诸塞州孟松学校,并于1864年顺利毕业。
  次年,他与未婚妻楼绒共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医,1867年冬,儿子米时督呱呱落地。
  米睿清在获得学士学位的同时,留校医院实习了两年。
  1872年获博士学位,而后举家返港。
  夫妻二人共同供职于香港的伦敦会医院。
  楼绒家世显赫,是清末医学大家楼氏的长女,父亲楼牧野是当时李总督的座上宾。
  楼绒随丈夫在爱丁堡学习时,将杂乱的课堂笔记重新整理成册。
  分为了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三类,这便是黑皮书最初的形态,诞生于1866年。
  在1866至1888年间,它是米睿清的医学笔记。
  由楼绒记录,米睿清填补完成,部分专业术语用拉丁文及英文记载。
  这些冗长的历史米和悉数于心,这是家族生生不已的传承,是他童年没完没了的睡前故事。
  米睿清和楼绒的儿子叫米时督,是个含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儿。
  打小继承了父母在医学上的敏锐与聪慧,融汇着西方与东方的文化碰撞。
  父母的课堂笔记是他整个青年时期的学习教材。
  可他不满足于理论学识,常常西装笔挺地穿梭在香港博济医局、东华医院、西营盘医院、圣约翰救伤会、海关医务处……旁听旁看。
  管家刘妈每日黄昏都会恭候在大门口,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抱怨,“少爷又血迹斑斑地回来了!”
  1887年,20岁的米时督干了件大事。
  他抗婚不娶,闹得满城风雨。
  撇下了媒妁之言的未婚妻,握着一方船票,火急火燎地跟随父亲脚步,远赴爱丁堡大学,主攻临床医学。
  他性子野,玩得开。
  英国的留学浇溉着他的自由与放肆。
  他被医学部的“剪刀手”club戏称为“来自东方的手术疯子”。
  米时督时常熬夜研读着学术理论,填充着父母的课堂笔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