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节(2 / 4)
楚天齐忽的问道:“对了,你把稿子传给冯书记了?”
“不是。我前天从您这回去以后,就给大伯打电话,说了重新写稿的事,请大伯进行指点。大伯询问了您的要求,并没给我具体指点,只说让我按理解的去写。今天早上的时候,我又给大伯去电话,说是想请大伯帮着看看稿子,大伯说他在来的路上。等大伯中午到家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专为此事而来,其实我也有这个意,只是没好意思讲出来。”冯俊飞如实讲述了整个过程。
“冯书记做的这些修改,确实为报告增色不少,谢谢冯书记对沃原市政府工作支持,对我工作支持。本来老领导大老远来,我应该坐东才对,只是恐怕没有时间。来,这样,把这个给老领导带去,也是我的一点心意。”说着,楚天齐拿起桌上那盒茶叶,递了过去。
“这,这……”冯俊飞一时有些不好意思。
“给老领导的,又不给你,这是我老丈人的茶叶。”楚天齐直接把茶叶推到对方怀里。
“谢谢市长!谢谢!”冯俊飞连连致谢,并想起了大伯的话:投名状要的好。
“现在方案是有了,我初步看过,觉得可以这么实施。等我详细看过后,再请市长审看。”说到这里,楚天齐话题一转,“只是由谁来具体执行这份方案呢?你觉得谁最合适?”
第两千零四十三章 我专啃硬骨头
三月十五日下班时,李子藤来了,径直递上了几张单子:“市长,这是所有递交修正数据的单位。”
楚天齐接过来,翻着数了数:“只有两个县政府、三个市局,就这么点儿?”
“截止到目前,就这些。您规定的时间也已到了。”李子藤做着说明。
“我知道了。”楚天齐点点头,又挥挥手,“你先忙去吧。”
“好的。”楚天齐应答一声,转身出了屋子。
“就这么点儿?”楚天齐自问了一句,靠在椅背上,思考起来。
全市所有县市区都涉及重点项目,相关职能局也都涉及,这些政府和职能部门怎么也三十多个,就只有五个数据不实,不大可能。这并非楚天齐疑心太重,而是现实中数据造假确实不少,那么隐瞒不报的单位肯定不在少数。既然这些单位现在隐瞒,势必要一直硬扛下去,也肯定要对抗市里核实。那么对于这些力量,又该如何与之周旋,又该如何达到目的呢?
在那份方案中,列出了分化抱团、擒贼擒王的计划,但这个王如何寻找,又如何确立呢?这才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想了一会儿之后,楚天齐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很快,听筒里传出声音:“市长,您找我?”
“现在在哪?”楚天齐问。
“还在单位。”对方回复。
“来我这一趟。”楚天齐说完,挂断了电话。
不多时,冯俊飞敲门进屋,站在办公桌前。
楚天齐抬手示意:“坐。”
这次冯俊飞没有客气,直接坐到了对面椅子上。
楚天齐把桌上纸张向前推了推:“你看。”
冯俊飞拿起向张纸,翻阅了一下,点点头:“就五家,意料之中。”
其实这也不出楚天齐意料,但他还是问道:“怎么说?”
“这么多年以来,职能部门对数据进行加工,已经是公开秘密,不适当丰满一些,好像说不过去。以前我在县里时,也这么干,上级部门也不深究。正因为已经习以为常,对于上级强调的‘数据真实’,只当做一种口号,照样我行我束。同样,这次面对市里要求,虽然好多人也担心您较真,但也仍然用惯性思维思考,而且都有‘法不责众’心理,依然用老办法对付。
之所以宁可冒着被上级制裁风险,也不愿准确填报数据,这里面有多种因素。一部分人坚信‘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心理,能扛一时是一时,不甘心主动承认错误,授人以柄。一部分地方则是积重难返,一个项目连续多次加工,现在已经很难调整到真实的数据,否则就会牵涉好多方面,一些利益相关方更不愿失去利益。比如有的已经通过这些数据,申请到了许多支持,如果一旦复原,那些这些支持就都将失去。”冯俊飞给出了回复。
楚天齐点点头:“也正因为牵涉到利益,许多人才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我们也因‘法不责众’难免投鼠忌器。要想尽量顺利的做到擒贼擒王,那么准确找到这个‘王’,用其杀鸡儆猴,才最关键。这个‘王’如何找,你有具体打算没?” ↑返回顶部↑
“不是。我前天从您这回去以后,就给大伯打电话,说了重新写稿的事,请大伯进行指点。大伯询问了您的要求,并没给我具体指点,只说让我按理解的去写。今天早上的时候,我又给大伯去电话,说是想请大伯帮着看看稿子,大伯说他在来的路上。等大伯中午到家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专为此事而来,其实我也有这个意,只是没好意思讲出来。”冯俊飞如实讲述了整个过程。
“冯书记做的这些修改,确实为报告增色不少,谢谢冯书记对沃原市政府工作支持,对我工作支持。本来老领导大老远来,我应该坐东才对,只是恐怕没有时间。来,这样,把这个给老领导带去,也是我的一点心意。”说着,楚天齐拿起桌上那盒茶叶,递了过去。
“这,这……”冯俊飞一时有些不好意思。
“给老领导的,又不给你,这是我老丈人的茶叶。”楚天齐直接把茶叶推到对方怀里。
“谢谢市长!谢谢!”冯俊飞连连致谢,并想起了大伯的话:投名状要的好。
“现在方案是有了,我初步看过,觉得可以这么实施。等我详细看过后,再请市长审看。”说到这里,楚天齐话题一转,“只是由谁来具体执行这份方案呢?你觉得谁最合适?”
第两千零四十三章 我专啃硬骨头
三月十五日下班时,李子藤来了,径直递上了几张单子:“市长,这是所有递交修正数据的单位。”
楚天齐接过来,翻着数了数:“只有两个县政府、三个市局,就这么点儿?”
“截止到目前,就这些。您规定的时间也已到了。”李子藤做着说明。
“我知道了。”楚天齐点点头,又挥挥手,“你先忙去吧。”
“好的。”楚天齐应答一声,转身出了屋子。
“就这么点儿?”楚天齐自问了一句,靠在椅背上,思考起来。
全市所有县市区都涉及重点项目,相关职能局也都涉及,这些政府和职能部门怎么也三十多个,就只有五个数据不实,不大可能。这并非楚天齐疑心太重,而是现实中数据造假确实不少,那么隐瞒不报的单位肯定不在少数。既然这些单位现在隐瞒,势必要一直硬扛下去,也肯定要对抗市里核实。那么对于这些力量,又该如何与之周旋,又该如何达到目的呢?
在那份方案中,列出了分化抱团、擒贼擒王的计划,但这个王如何寻找,又如何确立呢?这才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想了一会儿之后,楚天齐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很快,听筒里传出声音:“市长,您找我?”
“现在在哪?”楚天齐问。
“还在单位。”对方回复。
“来我这一趟。”楚天齐说完,挂断了电话。
不多时,冯俊飞敲门进屋,站在办公桌前。
楚天齐抬手示意:“坐。”
这次冯俊飞没有客气,直接坐到了对面椅子上。
楚天齐把桌上纸张向前推了推:“你看。”
冯俊飞拿起向张纸,翻阅了一下,点点头:“就五家,意料之中。”
其实这也不出楚天齐意料,但他还是问道:“怎么说?”
“这么多年以来,职能部门对数据进行加工,已经是公开秘密,不适当丰满一些,好像说不过去。以前我在县里时,也这么干,上级部门也不深究。正因为已经习以为常,对于上级强调的‘数据真实’,只当做一种口号,照样我行我束。同样,这次面对市里要求,虽然好多人也担心您较真,但也仍然用惯性思维思考,而且都有‘法不责众’心理,依然用老办法对付。
之所以宁可冒着被上级制裁风险,也不愿准确填报数据,这里面有多种因素。一部分人坚信‘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心理,能扛一时是一时,不甘心主动承认错误,授人以柄。一部分地方则是积重难返,一个项目连续多次加工,现在已经很难调整到真实的数据,否则就会牵涉好多方面,一些利益相关方更不愿失去利益。比如有的已经通过这些数据,申请到了许多支持,如果一旦复原,那些这些支持就都将失去。”冯俊飞给出了回复。
楚天齐点点头:“也正因为牵涉到利益,许多人才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我们也因‘法不责众’难免投鼠忌器。要想尽量顺利的做到擒贼擒王,那么准确找到这个‘王’,用其杀鸡儆猴,才最关键。这个‘王’如何找,你有具体打算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