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3 / 4)
萧少卿垂袖,静静侍立一旁。
“夭绍呢?”
萧少卿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舜华,虽察到她眼中的警告,口中却仍是答道:“她还在洛都。”
“北上之前,哀家是如何交代你的?”
萧少卿低头苦笑,轻道:“太后说,郡主与我一同北上,我也要与她一同回来。”
沈太后冷冷一笑:“那为何独留她在洛都?她可是你的未婚妻子,你就这般放心?”
萧少卿扬眸看着沈太后,忽地撩袍跪下,言词清晰道:“少卿斗胆,求太后一事。”
沈太后皱眉:“何事?”
“请太后取消少卿与郡主的婚事。”
“荒唐!”沈太后厉声一喝,蓦地坐直身,扬起手臂指着萧少卿时,长袖卷过塌前案上的玉杯,杯子落地,砰地碎裂。
“你要退亲?”沈太后怒道,“这是想置夭绍于何地?简直混帐!”
满殿侍女闻声颤微,皆扑通跪下。
舜华想要上前劝慰,却生平第一次不知该如何开口。
殿中诸人摒息,静得落针可闻。许久,萧少卿才缓缓叹道:“太后,此事可昭告天下,是我萧少卿有负郡主……”
“住口!”沈太后恨声打断他的话,来回在殿中疾步行走,未梳成髻的发丝飘扬在风中,隐约露出银灰之色。
她站在窗口,望着天空,轻轻叹息道:“哀家何尝不明白,此事是她负你,非你负她……”她转过身,望着跪在殿中的萧少卿,沉思半响不语。
“太后勿忧,”舜华拿过披风,系至沈太后身上,“小儿女的事,还是由他们自己解决吧。长辈插了手,若他们将来不幸福,必还得怨我们。”
沈太后摇头,低声喃喃道:“年少心性,年少心性……丫头啊丫头,将来后悔的怕还会是你啊。”
冬风徐徐吹入,顷刻便侵上了心头,让她浑身皆凉,无限疲惫――
到现在又如何呢?即便看得再准,为她想得再多,却也是鞭长莫及。等她受了伤害再回来,自己还有力气抱着她为她抚平伤口麽?那两个身世如此复杂的男子,如何能给她安定和长久?怕只怕到头来还似陵容的遗憾,年华早逝,空留悲伤。
“太后,”敬公公快步入殿,禀道,“百官于外又复叩首求虎符,赵谐割指写了血书,让奴拿来呈太后一阅。”
“血书?想反不成?”沈太后冷笑,拂袖转身,“那就反吧!哀家倒要看看,谁的天命更长!”
永贞十二年腊月十二,入夜,沈太后先前微染的风寒之症忽然加重,陷入昏迷。云濛夫人连夜入宫诊治,皇帝萧祯衣不解带照料于榻侧,整夜未眠。
次日下午沈太后仍未转醒,萧祯忧心忡忡地守在塌边,正伤神时,许远蹑步踱入寝殿,于萧祯耳畔低声道:“陛下,丞相在外求见,豫州有急报。”
“出了何事?”
“殷桓十二日夜半时分趁急雨引水入豫州戈阳城,百姓防备不及,生灵涂炭。今日凌晨萧子瑜将军已与殷桓在戈阳城外交战,战报此刻才到宫中。”
“奸贼!”萧祯压低声音怒吼了一句,转身走出殿外。
“陛下,”等候在外的沈峥急步上前,将战报递出,道,“戈阳城毁于一旦,百姓伤亡惨重,朝廷须立即遣送衣粮,转移残余百姓。”
“丞相与太傅商议行事便是,”萧祯合起战报,冷笑道,“先前檄文不过是迷魂汤,什么月半奉天征伐,尽是障眼之法,此贼用心险恶,朕如今倒真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了。传旨,封锁殷妃的绫绮殿,将皇子少宣送上慧方寺,此战不罢不得下山。”
沈峥应下离去。 ↑返回顶部↑
“夭绍呢?”
萧少卿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舜华,虽察到她眼中的警告,口中却仍是答道:“她还在洛都。”
“北上之前,哀家是如何交代你的?”
萧少卿低头苦笑,轻道:“太后说,郡主与我一同北上,我也要与她一同回来。”
沈太后冷冷一笑:“那为何独留她在洛都?她可是你的未婚妻子,你就这般放心?”
萧少卿扬眸看着沈太后,忽地撩袍跪下,言词清晰道:“少卿斗胆,求太后一事。”
沈太后皱眉:“何事?”
“请太后取消少卿与郡主的婚事。”
“荒唐!”沈太后厉声一喝,蓦地坐直身,扬起手臂指着萧少卿时,长袖卷过塌前案上的玉杯,杯子落地,砰地碎裂。
“你要退亲?”沈太后怒道,“这是想置夭绍于何地?简直混帐!”
满殿侍女闻声颤微,皆扑通跪下。
舜华想要上前劝慰,却生平第一次不知该如何开口。
殿中诸人摒息,静得落针可闻。许久,萧少卿才缓缓叹道:“太后,此事可昭告天下,是我萧少卿有负郡主……”
“住口!”沈太后恨声打断他的话,来回在殿中疾步行走,未梳成髻的发丝飘扬在风中,隐约露出银灰之色。
她站在窗口,望着天空,轻轻叹息道:“哀家何尝不明白,此事是她负你,非你负她……”她转过身,望着跪在殿中的萧少卿,沉思半响不语。
“太后勿忧,”舜华拿过披风,系至沈太后身上,“小儿女的事,还是由他们自己解决吧。长辈插了手,若他们将来不幸福,必还得怨我们。”
沈太后摇头,低声喃喃道:“年少心性,年少心性……丫头啊丫头,将来后悔的怕还会是你啊。”
冬风徐徐吹入,顷刻便侵上了心头,让她浑身皆凉,无限疲惫――
到现在又如何呢?即便看得再准,为她想得再多,却也是鞭长莫及。等她受了伤害再回来,自己还有力气抱着她为她抚平伤口麽?那两个身世如此复杂的男子,如何能给她安定和长久?怕只怕到头来还似陵容的遗憾,年华早逝,空留悲伤。
“太后,”敬公公快步入殿,禀道,“百官于外又复叩首求虎符,赵谐割指写了血书,让奴拿来呈太后一阅。”
“血书?想反不成?”沈太后冷笑,拂袖转身,“那就反吧!哀家倒要看看,谁的天命更长!”
永贞十二年腊月十二,入夜,沈太后先前微染的风寒之症忽然加重,陷入昏迷。云濛夫人连夜入宫诊治,皇帝萧祯衣不解带照料于榻侧,整夜未眠。
次日下午沈太后仍未转醒,萧祯忧心忡忡地守在塌边,正伤神时,许远蹑步踱入寝殿,于萧祯耳畔低声道:“陛下,丞相在外求见,豫州有急报。”
“出了何事?”
“殷桓十二日夜半时分趁急雨引水入豫州戈阳城,百姓防备不及,生灵涂炭。今日凌晨萧子瑜将军已与殷桓在戈阳城外交战,战报此刻才到宫中。”
“奸贼!”萧祯压低声音怒吼了一句,转身走出殿外。
“陛下,”等候在外的沈峥急步上前,将战报递出,道,“戈阳城毁于一旦,百姓伤亡惨重,朝廷须立即遣送衣粮,转移残余百姓。”
“丞相与太傅商议行事便是,”萧祯合起战报,冷笑道,“先前檄文不过是迷魂汤,什么月半奉天征伐,尽是障眼之法,此贼用心险恶,朕如今倒真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了。传旨,封锁殷妃的绫绮殿,将皇子少宣送上慧方寺,此战不罢不得下山。”
沈峥应下离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