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5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明的读书人经过这番折腾,亲眼目睹大明的变化,也都接受,不少人都放下身段去做事,至少去教书赚银子,不丢人。皇上天天喊大明缺老师,读书人天天闲着光读书,那才丢人。
  过去一个灾荒,老百姓欢喜于自家的土地,欢喜于大明变得更好,也有自己出力气,特有成就感,天天精神抖擞地整理自己家。
  更有那因此分到土地的人家,那真是可劲儿伺候土地。
  中上层的人一空下来一关注,都吓一跳。
  今年一年,大明变化太大。文化和经济双领头羊的江南,早就把士族的目光转移到技艺研究方面——第一座工科学院在湖广,不怕,南京六部自己开办。刑科学院,北京要办还没办,我们先办。
  银行学院、礼仪学院、兵科学院、农科学院……都办!
  皇上说,大明商人不能躺在朝廷项目上赚银子,要有自己的技艺。
  魏国公弄了一个技艺金——谁研究出来新东西,甭管哪个方面,都有奖励,高高的,南直隶的匠人、商人大夫……甚至一些中下层文人,那不都打了鸡血一样?
  江南所有人,甭管什么家庭,都踊跃参加,还说什么,“我们南京不能落后于北京不是?”
  皇上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乐。
  北京人一看,气啊,我们这里折腾大半年,你们闷头做这么多事情?!
  金秋里,官府开仓放粮,大明老百姓忙乎可怜的秋收,积极送孩子们去读书;大出血的世家大族们、富商们也都振作起来——对比普通老百姓,他们就算不精通诗书技艺,哪怕只识字,在这大机遇面前的优势,那也是显而易见的,还不赶紧的?
  刘健刘阁老收到皇上祭祀先皇,老天爷下雨的消息,含笑而逝,百岁喜丧。
  湖广的兴王又兴起修道的心思,得知皇上要在南京过年,撒腿就跑来南京。
  山西的庆成王眼见这次大灾如此度过,对皇上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拖家带口的来南京游玩。
  北京的章怀秀叫皇上这一波一波的操作,差点没吓晕过去——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明他不知道,但人有敬畏之心,很好——朝廷安排各级官员们轮流放假,正好他和陆炳几个都是第一批,一起跑来南京度假。
  这么大的一个灾荒,这么过去。大明各方势力对皇上“心服口服”,尤其底层老百姓懵懵懂懂的意识觉醒,最叫人惊喜。大明也能出来西洋那样真正的文艺复兴吗?所有大明人都有模糊的期待,皇上也期待。
  冬天里,北方落下第一场雪。好多人跑来南京,在南京泡温泉听戏,舒坦啊,忒舒坦。
  皇上这“病好”了,继续被指挥使折腾,那凄惨的小嗓门“嗷嗷”叫的,哎吆吆,人生更舒坦。
  皇上不知道他这次一波操作,惹了众怒——大臣们不是傻子啊,皇上你这一二三的,太巧合了,皇上你知道我们这大半年怎么过来的吗?
  皇上不知道,皇上天天被折腾的,已经要不知道自己是谁。
  皇上当时叫“四个亿”的银子,有点懵住,去看徐景珩。徐景珩端坐书桌后,人还是一副安静的模样,好似完全没听到他那金算盘发出的,“噼里啪啦”暴富的惊喜。
  皇上一句“徐景珩,朱载垣养你啊。”憋在肚子里——“昨儿的藕汤好,今儿还用藕汤啊?”
  “好。”
  !!!
  声音毫无波动。皇上不甘心,大眼睛闪闪发亮,使劲做出无声的表达——快夸快夸!徐景珩看一本书,头都没抬。
  皇上憋气。
  “……夏天燥热,徐景珩昨天喝酒,今天不能再喝酒哦。”
  “……好。”
  “……遗产税不好施行,家天下带来的贫富差距永远得不到缓解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