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后,英亲王妃亲自进宫认下义女,然后,黛玉跟着王妃去了英亲王府认亲,拜见义父英亲王,会见了义兄英亲王世子,义妹福慧县主。
  王府中人各自都有表礼奉上,黛玉也有回礼,俱是按照宗人府的规矩来办,无须赘述。
  英亲王府对于收下黛玉这个义女,可是做了充分准备,黛玉在王府有单独的院子。
  黛玉本无心思,却一样爱上了那院中青青碧碧千竿翠竹,匾额却是王妃亲手所题:潇湘馆。
  消息传回宫中,正喝着乌鸡汤额迎春差点呛了,震惊之余,心中暗揣,林妹妹住了潇湘馆,莫不是薛宝钗在忠义郡王府居所也叫蘅芜苑?
  忠义郡王府在宫中几乎就是禁忌,一般人等不敢提说忠义郡王,也从来不敢议论忠义郡王府之事,事故,迎春无从打听。不为了这等无聊之事,迎春也不愿意麻烦锦鲤,知道按下好奇心。
  回头却说黛玉,自从得知父母兄弟亡故并非患病,乃是被人谋害之后,黛玉边闷闷不乐,终至卧病,虽有紫鹃悉心照料,身子很快康复,却是一股郁结之气藏在心里,说不得,怒不得,报仇雪恨更是不能。
  憋屈之下,黛玉这个人暮气沉沉,没个笑摸样。
  如今圣上追封厚赐,给予父亲死后哀荣。
  黛玉痛定思痛,狠哭了一场。
  黛玉为父母不值!
  三条人命,换得一纸旌表。
  从此,对于宝玉淡泊名利之事越性纵容了。
  黛玉以为,宝玉不做官宦,做个诗词大家未尝不好。
  这两口儿的消极态度很不符合因元春对于宝玉希望,却暗合了迎春希望宝玉作为拔尖文人的希望。
  二者也有些许差别。
  迎春身为姐姐,希望娘家兄弟即便不能成为栋梁之才,也要体面出息,做一个不丢份儿的国舅爷。故而,迎春希望宝玉能够做个文采风流中个探花郎,然后做个风骨铮铮翰林老爷,然后翰林大学士,然后成为万人敬仰的名儒!
  如此,宝玉这个人的最大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黛玉则不同,她如今对于这个吞噬自己亲人的黑暗官场,可谓深恶痛绝。宝玉不愿意做禄蠹正合心意,二人正好做一对闲云野鹤般的神仙眷侣!
  贾母为了家族利益交好甄家,虽然黛玉并不知道个中详情,贾母心内十分不安。因此,在黛玉订婚之后,越性对黛玉千依百顺,真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对于黛玉要提前进驻忠义候府的决议,贾母也是满口赞同,并亲自替黛玉挑选十二房家生奴才相随。对于黛玉想要找回父母旧仆的决定,贾母也满口答应,并派遣贾芸前往江南办理。
  四月初八,探春小定。
  荣府一如之前黛玉小定一般无二,扎了彩棚,请了本家六十岁以上的长亲,再有家族中全福太太来家吃酒陪客。
  冯家小定礼,贾母听从迎春叮嘱,只收四套衣衫,四匹锦缎,四套头面,四盒糕饼。再有一枚冯家视为传家宝的羊脂玉双鱼佩,余者一概退回不受。
  元春迎春的赏赐一如黛玉订婚,不多不少,昭示着元春迎春对待弟妹、妹妹的情分不分亲疏。
  元春在宫中一人独大,冲冠六宫,后宫嫔妃起初还试着在太后娘娘跟前上眼药,结果元春毫发无伤,告状的嫔妃却被太后娘娘以犯上,口舌,降了位分。
  嫔妃们这才明白了一句话:雷霆雨露皆是圣恩。从此,后宫嫔妃越性顺服元春,再没人敢对元春独霸圣宠置喙半句。
  只是自三月开始,胡太医奉命,每隔三日就给迎春号脉一回,明说是请平安脉,实则,却是为了诊断男女,迎春因为不想提前暴露双生跟龙凤胎的事情,故意催动经络中的灵气干预脉息,致使胡太医摸不准脉息。
  太后娘娘与乾元帝焦急之下,对胡太医的医术产生怀疑,面色越来越不好了。
  四月初八这日,真是探春小定,胡太医再次上门替迎春请脉,估计是胎儿越发强健了,而迎春怕伤害孩子,催动灵气不足,竟然个胡太医好出了双生脉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